所谓“意志”,其基本概念系指“物的定向依存性”或“限定性依存属性”。这个定义应当也是物理学上有关“感应”一词的定义,尤其是该词中的“应”字的定义。

 

【“应”字的定义之所以与原始“感应”一词的定义完全相同,乃是由于原始阶段的感应一体质态使“感”和“应”无论在实体上还是在概念中都无法区分的缘故。随着感应属性本身的分化,“感”逐渐呈现为“应”的观照性前提,即“感”使“应”得以在多因素的澄明中成为具有选择针对性的应;“应”则逐渐呈现为“感”的规定性主导和继发性步骤,即“应”既规定着“感”的观照方位和澄明状态,也受制于“感”的观照广度和澄明深度。于是,“感”的定义由此转化为“物的定向观照性”或“限定性澄明属性”,而“应”亦由此独占了本应由“感应”共享的上述定义。】

 

可见,代偿性的感应函量参阅第七十章之坐标图示)既是“感”从“感应逻辑”历经“感性逻辑”、“知性逻辑”直至“理性逻辑”的逻辑序列写照,也是“应”从“感应意志”历经“应向意志”、“意向意志”乃至“志向意志”的意志序列规定。

 

基于此,意志序列——它的前身是“自然意志”、它的成果是“自由意志”——的自由化进程及其自由度量效,必与递弱代偿的自然衍存原理相吻合(参阅卷一第四十一章 ),即:

 

a.意志量度的递增——即意志强化程度的发展——必与意志载体的存在效价成反比,亦即必与意志载体在各个方面的总体代偿效价成正比;

 

【因为意志的增进断不是孤立独行的,仅此就清楚地表明,意志的“自由”实在是某种“非自由的必然贯彻”或“非自主的自在方式”而已。】

 

b.意志量度的递增——即意志强化程度的发展——必与宇宙物演的分化程度成正比,亦即必与意志载体之依存条件的繁化程度成正比;

 

【因而意志的增进必然呈现为“在散漫化的趋势中寻求聚焦点”的形态,由此导致意志载体和精神构型不得不借助于生物的社会分化及其社会整合来实现的结局(详见卷三)。】

 

c.意志的自由度,必与意志量度成正比,亦即必与逻辑量度或整个精神量度成正比;

 

【因而意志的增进与逻辑的增进必定是同步发展的,由此体现从“感应同源的精神启动”到“感应同构的精神成长”之精神全体的自然发育历程。】

 

d.意志的实现确定度,必与意志的自由度成反比,亦即意志的多向分化度必与意志的自由度成正比;【这正是造成逻辑形态趋于可塑化的原因之一】

 

e.意志的贯彻力度,即意志落实在宇宙分化体或逻辑观照面上的覆盖率及其渗透能度,必与意志量度成反比,亦即必与意志的自由度以及意志载体的能动度成反比;【这正是造成心理振频趋于增快的原因之一】

 

f.意志的贯彻效应,即意志达成自身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必与意志量度成反比,亦即必与意志的自由度以及意志载体的能动度成反比。【这正是造成心理振幅趋于增高的原因之一】

 

然而,自由意志的自然使命绝不会改变,那就是,自由意志必须勉为其难地支撑非此代偿则无可存续的弱存者之存在,尽管如此以来,它恰恰扮演着将自身载体带向失存的先锋角色也只好在所不顾了。

 

至此,“精神全体”或“精神全貌”终于可以在“感”(即“逻辑序列”)与“应”(即“意志序列”)的同源同构之演化流程中豁然显露自身的完整丰采,并将整体精神存在全然实现为自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