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阈是一个同时涵盖存在度代偿度度量概念。如果存在度的递减可以根据自然衍存物的稳定性递失现象获得确证,如果代偿度的递增可以根据自然衍存物的结构递繁和属性递丰等对应现象获得确证,则有关存在阈守恒的理论根据自动成立:(参阅第十六、十九章)



前者以潜隐的“内性”或“本性”规定了存在的基准
后者以开放的“外性”或“属性”实现了基准的存在

如果没有存在的基准,则后衍者属性无须作为自为的手段而丰化;
如果没有基准的存在,则原存者本性无须作为自在的自然而立本。

这个既体现着立本又体现着丰化的“存在基准”就是“存在阈”。
 
显然,这其间暗含着“本”和“末”的位置关系,也暗含着存在效价对代偿效价的定量尺度。换言之,所谓代偿效价的“度”的规定或代偿演化的“矢量”规定即借由存在阈而得以显现。因此,自然存在对存在阈(Ts)的设定必然蕴蓄着两项前提:

A.从动向上看,存在效价必趋衰变而代偿效价相应递补,亦即存在效价一般表现为自变递减量,代偿效价一般表现为因变递增量,代偿效价(Cd)是存在效价(Ed)的单向反比线性函数

B.从动量上看,代偿效价(Cd)的增量不可能大于存在效价(Ed)的减量,亦即存在阈(Ts)作为一项常量以上两项具有函数关系的变量之和,由此形成宇宙万物得以存在的基本强度或基准阈值;
即:Cd=F(Ed)
Ed+Cd=Ts
 
据此可以做出一个简明的物演坐标示意图(亦可称其为“自然坐标”或“物质坐标”):
 1.jpg
在这里,“物质”的概念有了别样的意蕴,即与前宇宙的“能量”概念一体衔接;“自然”的概念从此也才真正回归于平滑状态的“自然而然”之原意。
 
【马赫的其他观点姑且不论,他主张用函数关系的概念取代因果关系的概念确有一定的道理,其道理在于函数关系有利于超脱“观念时空”(即康德正确地称之为“先天直观形式”的那种时空)的狭隘制约。但函数关系的运用必须深入物的内在动势中去,否则它完全可能像一般的因果陈述一样照例只是经由感知或逻辑割裂了的物的表象联系。】
 
【附注: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本文仅仅属于哲学表述。依据罗素的说法,哲学所追求的是提供一套统一体系的知识,用以批判既有的成见、偏见和信仰的基础,哪怕它尚不具备确定性或精确性,此乃哲学与科学的重要区别。(见《哲学问题》第十五章[英]罗素著。)

换言之,当哲学面对某一系统性问题及早给出求索和解答时,该问题的呈现状态尚不足以提供所有相关细节或具体参数等信息量,是为哲学洞见的前瞻性所在,例如古希腊时代的“原子论”与当代原子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关系。
 
因此,我在本章节中所拟出的绝非物理学意义上的精确坐标系,而是一个尚无法代入任何参数的坐标示意图,它粗略到这样的程度,以至于连存在效价衰减的线性运动形态都无法确定。我之所以采取直线图例,是借其简明性和概要性而为之。

它很可能是如下的抛物线形加速动势,甚至是某种更复杂的非线性演运状态也说不定,尽管我所阐述的那个“从能量存态爆发为质量存态的自然总体衰变趋势”不容置疑。诸如此类的问题,包括其参数设定方式等等,我们显然只能期待后人了。
 2.jpg
再者,我在本卷第九章中曾经专文说明,既然以“奇点”为代表的属性发生起点乃是存在度的最大值,那么,严格说来,在直角坐标图上,该系统就应当伸展于第四象限(详解请复读第九章),即为:
 3.jpg
或者,如果仍需将其表达为抛物线形运动状态,则它在坐标第四象限的图示如下:
4.jpg
 
以上诸此图例,同样适用于本书第二卷第七十章和第三卷第一百二十五章的图示扩展含义,届时不再复述。
 
最后我重申,这些繁乱的坐标示意图仅仅是为了阐明存在度、代偿度与存在阈之间的内在动态关系,它们的精确概念并不能在此类图例中完全显现,故此提请读者务必着重于前后的文字释义才是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