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演通论》:第一百五十六章 社会发展形势
Ⅺ.固然各种社会结构终于都不免趋向崩溃,但不同结构的稳定程度毕竟迥然有异。从大处着眼可以发现,随着R系数的上升,代表生存度的E值虽然越来越小,然而社会度S值的相应上扬仅仅表示其残质构合的细密程度越来越高,整合倾向越来越强,却绝不表示其结构稳定性也越来越牢靠。
恰恰相反,随着社会系统结构中连贯环节和反馈触点的增加,发生误差的可能性和非耦合因素增长的位点都会相应增多,从而造成如下社会发展形势:
a.单细胞生物的初级社会,由于生命成员的同质自足状态而致社会以无结构为其衍存形态,即是说其社会S值极低,然而这种散漫社会组型反倒没有维持系统平衡的必要和问题。所以,该社会成员的E值很高,暗藏在低S值中的社会稳定度也很高,从而处于这样一种有利形势:社会成员的高生存度与社会构成的高稳定度的合一;
b.体质性状异质分化的动物中级社会,其E值因R系数升高所表达的残化程度增高而下降,但其S值的相应上升却是以物性体质为基础的,很明显,体质性状的变化绝非易事,它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素质存在,而且,体质性状的可分化度亦即其R系数的游移度实际上很低,因而,中级社会结构系统的稳定度虽不敢与初级社会较量,却远比以智质性状为基础的晚级社会高;
c.晚级智质社会的麻烦一望可知,它既有R系数的高度游移的特质,亦即智质性状的活跃分化几无涯际;又有由智质性状的可塑质态所提供的易于变构的方便;此外,它还存在一个问题:作为智质载体的体质性状相对同质化与智质性状高度异质化之间的矛盾;它的难以稳定性质由此可见一斑。此时的社会形势可以概括为这样一种不利状态:社会成员的低生存度与社会结构的低稳定度的合一。
除非智质性状向着异质化的极端迅跑,使之通过极端分化达成变态的高残度同质联构体。届时,生命存在虽然借助于社会密构而进入了新一层次的相对圆融境界,然生命有机体已随E值趋近无穷小而自失于社会“晶体”之中,一如处于另一极端的单细胞生物由于S值趋近无穷小而致其社会消解于个体“散沙”之中那样。
何况,按照无效代偿理论,高层圆融不过是一个存在效价更低的失稳层面罢了;再何况,迄未发现社会存在之上还有另一代偿阶层,然则表明社会结构之极致可能就是自然递弱演历之极致,亦即“宇宙代偿衍存区间的左端失存临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