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演通论》:第一百五十五章 社会系统构建
Ⅹ.各个子系统之间如此满打满算的关联机巧何以能够准确无误地建立起来呢?这就必须理解信息反馈的原理(顺便补充一句,所谓“信息”,乃是“分化物的可感属性”之别称〈详义请参阅卷二〉)。
简单地讲,在所有的自然依存结构系统内,任一子系统或分属结构都既是一个控制部分又是一个受控部分,作为控制部分,它以某种信息或指令送达其他受控结构使之发生有关反应;作为受控部分,它对其他结构的调控结果又变成某种回送的信息反过来节制它的调控作用;这种由受控部分送回到控制部分的信息称为反馈(feedback)信息,这种闭合环路式的联系方式称为反馈联系。
按其回馈效果,可将反馈联系分为两类:若反馈信息的效果是抑制控制部分的活动,则称为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若反馈信息的效果是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则称为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在一个保持相对恒定的自稳系统内,一般认为负反馈是最主要的基本自控方式,实际上,稳态持恒的控制过程还需要一个“调定点”或“限定阈”发出某种参考信息或令其动势自行衰竭才能实现,有如心脏和血管的互动状态要维持血压恒定就必须“参考”中枢神经系统的血压调定信息一样;在同一系统内,明显的正反馈过程似乎多见于需要迅速达到某种状态的急发过程,如有机体发生血管损伤时十余种凝血因子层层激活的凝血过程就是一例,但这一过程必须随即启动某种反向动作,使之同时运转,一如凝血过程同时以不同速率激活抗凝机制那样,或达到某一阈点后立即自行中止,否则,任何系统结构及其稳定态势都将顷刻陷于毁灭。
然而,整个自然存在——包括生物存在和社会存在在内——正是这样一个由无效代偿层层激发的正反馈失衡系统,它的唯一“调定点”就是那个不可逾越的“存在阈”——而它的唯一“激发源”无疑只能是那个无从遏制的“存在效价递失本性”——故此,生生灭灭的连续进化成为万物衍存的常规现象。
也就是说,正反馈其实才是宇宙结构代偿演化的基本方式,而且还是一个最具有徐缓耐性的渐动过程。于是,任何结构系统的衍生均有赖于这个天演机制,正如任何结构系统慢态潜行的失耦合过程亦是此种正反馈的必然崩溃过程一样。这个过程表现为各个子系统内的非耦合因素不断增长,最终导致整个耦合系统的解构,并在下一个代偿系统内继续激动其正反馈的暗流,使新建立的负反馈表层平衡系统重蹈溃灭的覆辙。
负反馈平衡系统似乎仅仅处于残化构合演历的中间阶段,本质上只是负值无效代偿的一种现象形态,反倒是正反馈机制一肩挑起了整个世界存在的建设性责任和负反馈平衡系统的破坏性使命,仿佛一个伪装起来的“卧底者”,他之所以表现出忠诚可靠的样子乃是为了颠覆他的“效忠”对象一样。由此可见,所谓系统反馈原理本不过是递弱代偿原理为逻辑观照虚拟出来的一种泡沫式的表面张力而已。
【我们现在可以就“系统控制论”给出哲学上的评价了:所谓“系统论”,是对残质整合结构的一种形式上的“取像”,它既不能开掘自然结构发生的本质成因,也不能指明自然结构运动的向度规定,它更多地具备科学上的实用性指导价值,而较少具备哲学上的探源性认知价值。
从根本上讲,科学与宗教一样是人类在“失位”状态下寻觅自身定位的生物求存性努力,其差异仅在于代偿位相的不同,当哲学要关心整个“存在”的本原问题时,它所看到的“努力行为”本身皆成了“存在”自身运动的某种规定形态。虽然任何寻觅定位的浅层认识都表现出获知了真理的兴奋,而这正是智质生命求存所必需的生物生存态或生物感应态。所以,海德格尔感叹“三论”似将取哲学而代之的口吻不无怨忧,既显示了他哲学天性的敏感,又暗示了他哲学悟性的苍白。】
临末,给本章之所谈以一句总结:即社会结构像任何其他自然结构一样都是残化失衡的代偿产物,也就是说,社会度S中永远暗藏着“配合度”不足的所谓边缘值问题,这个导致一切结构趋于崩溃的力量其实正是一切结构得以发生的同一动因,故而可以认为,在业已形成的自然结构中大抵不存在配合度偏低的问题,只存在该结构本身的代偿度或存在性问题。
【于是,我们可以再引申出一个“代偿匹配”的浅层应用概念,此处的“匹配”二字不涉及代偿量与存在阈的理论关系,却关乎“结构代偿的内部失偶联”问题。其意涵指向各子系统抑或子子系统之间能否真正相互吻合,亦即代偿结构各组分之间是否能够有效匹配。
从趋势上看,代偿度越高、越复杂的结构体系,越难以建立起环环相扣的致密耦合联动关系;即便勉强建立起来,它也一定越容易滑向内在匹配不佳或系统配合失效的窘境;也就是,越容易流于无功代偿或曰“失代偿”的崩溃之局。它实质上表达着存在度的极端弱化效应,却呈现为感应属性耦合关系的失洽(卷二所论),以及感应结构耦联系统的失散(卷三所论),此即代偿功效倾向递减的状态。(可回顾本书卷一第四十一章)——这种令人左右为难、前后失据的凌乱情形,极有可能发生在生物晚级社会即人类文明社会的终末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