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问题在未答之前业已提示:
A.“指谓存在”纯属客观的产物和过程,因为指谓者或感知者正是作为追随存在的存在者才必须通过有所指谓或有所感知以实现自存;B.“指谓存在”纯属主观的产物和过程,因为指谓者或感知者正是出于自身质态的规定性才必须通过指谓性状或感知禀赋以响应他存;C.由此形成这样一种佯谬:借以指谓存在的“精神本体”及其“感知内涵”既是纯粹客观的又是纯粹主观的。 换句话说,A项涉及感知主体(或感应质态)的非感知性衍存之本质,已在本书第一卷中予以阐述。B项涉及感知主体如何以性状化的感知规定(或质态化的感应属性)在自性禁闭中实现主体自存;C项涉及感知主体如何以非感知性衍存之本质以及自性禁闭至感知规定的联动方式与客体沟通,从而达成二元样态的自然通存;B、C两项乃是本卷拟予讨论的主题。 【再换一个表述方式,即是问:如果世界不是一个或一系整体存在(笛卡儿称其为“二元性”),那么,精神存在或观念本体如何使自身得以载体化的存在?(注:所谓“载体化”的存在,是指精神必须有肉体作为载体、观念必须有对象作为载体的那种存在。)反之,如果世界是一个或一系整体存在(黑格尔称其为“总体性”),那么,精神存在或观念本体又如何使自身融合到载体中或使载体融合到自身中呢?(注:所谓“融合到”的状态,是指精神必须与肉体相适配、观念必须与对象相照应的那种状态。)很明显,全部的麻烦可以归结为这样一问:存在为什么必须呈现为并列的外在或外在的并存,以及存在又如何使之成为并列的共在或共在的并存?这就是精神哲学的根本题旨——一个迄今得不到解决、故而令一切哲学都不免陷于胡缠的题旨。而之所以如此,可能恰恰是由于此前的哲人们总是习惯于横向并列地或瞬时共在地处理上述问题,却不曾想到那“被感知的存在”其实正是“感知性存在”的前体派生者,即认知主体与其对象的关系首先是一个纵向规定的关系或一脉衍存的关系,其次才可以涉及它们之间的横向规定关系或二元并存关系。】
打赏
打赏功能已关闭
微信扫一扫,分享朋友圈
Or
手机扫一扫,精彩随身带
转载请注明 : 文章转载自 物演研究会 《物演通论》:第六十二章 精神与他在的关系
本文标题:《物演通论》:第六十二章 精神与他在的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uyantonglun.com/post/92.html
东岳老师的递弱代偿对达尔文进化论,如爱因斯坦相对论对牛顿力学,是整个人类思想的一大突破,是中国大国崛起思想文化领域的镇国之宝。
人类社会如地心说
同上
东岳老师的思想,课程之所以如此吸引人,是因为他第一次把人类思想成果串联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时间线,留下清晰的演进脉络
王东岳先生是 少有的大明白人,而且还能准确的说出来和极其形象地入木三分的表达出来!
王东岳先生是我的人生启蒙老师 ,得不到答案的人生思考和追问,这里应有尽有!听君一堂课 胜读十年书!
评价想当到位,王先生确实厉害。如何得到课程啊
评价想当到位,王先生确实厉害。
精彩
一生俯首拜东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