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演通论看世界之十:看《奇葩说》有感
《奇葩说》看了四季了,昨天是第四季的结束,感觉是越来越精彩了,看到了不少选手的成长如肖骁,但总觉得老师成长的不多。这是可以理解的,一个人若本来是零,从零到九十的成长是呼吸可感的,而一个人本来就九十了,从九十到九十九的感觉变化不易觉察。
之所以喜欢《奇葩说》,在于辩论中视角的多元,也在于自己为了寻找问题的终极答案,不得不把它扩大到终极意义上,答案立显!于是明白,辩论固然靠口才的表达,但思想的深度是你可以不断拓展挖掘的思辨所在。哲学追求终极,辩论也只有追求终极才能把思辨导入最深层。陈铭和肖骁我都喜欢,前者思考力更强,后者有急智有个性更能吸引粉丝。当然,我永远更倾向于思想性的选手,只有思想的拓展才能导出新的视野和观点,升级我们狭隘的认知。
以前看高晓松、罗振宇的节目,对两位都很了解;也一直喜欢马东、蔡康永和这季的张泉灵。但对比之下,感觉罗振宇的进步其实是最大的。昨天罗振宇的表现很好,全赖他的努力,导师团队最后获胜。但是,如果学员还有发言机会,我相信还可以扳回去,因为大多数听众都是无脑的,听任何人说的都有道理,所以只要最后一个发言人的立论足够精彩,常常就固化了最后的胜利。这也是陈铭、肖骁半决赛中肖骁获胜的原因。而且,肖骁本身的行为魅力加上何炅为肖骁起立鼓掌都是极大的心理暗示,让观者一边倒的支持了肖骁,而陈铭已经没有机会去反驳和证明,但若给陈铭机会,我相信陈铭的思辨能力毋容置疑是超过肖骁的。
罗振宇昨天最后的表述深入社会中不得不成长的芸芸众生和创业者(即所有入世之人)的经历,在感情上和理性上足以让人共鸣,所以赢的理所当然。但是,罗振宇的视角只是个人的视角,马薇薇和黄执中的视角扩展开来才是终极视角。“‘我们终将成为自己讨厌的人’这件事情是不是坏事”,罗振宇的逻辑是:把“终将成为”转换为“成长”,而成长总是从简单到复杂,复杂总是难免不得不接受自己讨厌的东西,这讨厌的东西是我们的裂缝,但也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我们必须成长,我们必须成为我们自己讨厌的人,这是活下的必须,所以这不是坏事。
辩论中常常用举例和类比误导对方,任何把讨厌的内容具体化的举例和类比都是以偏概全,所以,无论马东说讨厌别人帅、黄执中说“多年媳妇熬成婆”后依旧的狭隘,还是罗振宇用自己在《奇葩说》的感触举例,都不足为凭,我们就依照罗振宇的逻辑,说成长是从简单到复杂,那么复杂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按罗振宇的逻辑,复杂是求存的必须,就如同一朵花从盛开到凋零是从种子到成长的展开,是自然本身,无所谓好事坏事,只因为我们依靠这个复杂活下来了,所以它是好事!
但如果进一步追问呢?我们为什么要成长?为什么我们必须变得复杂才能活下来!这本身是好事还是坏事?毋容置疑的,那当然是坏事!单细胞生物至今长存不衰,不需要变的复杂;只有越来越高级的生命如人类必须越来越复杂才能生存,这是至弱的人性决定的。这当然是坏事!就好比无机物没有死亡,而每个人终将面对死亡,难道仅仅因为“终将死亡”,死亡就不是坏事了?!当然,如果要继续辩论还是有的说的,因为个体死亡是物种整体延续的必须,但以这种方式延续物种整体本身也是基于该物种整体物性之弱,所以,在大尺度上这仍然是坏事!如果说你成为人是你的命运,那么命运本身正如马薇薇所说就是悲剧。马薇薇和黄执中想表达的一直是:你求存的行为本身就是你的命运,就是你“终将成为自己讨厌的人”的宿命或轮回,从终极意义上而言,这是你无可选择的,而无可选择永远都是坏事!
这种无可选择其实是纵向上的必然,但横向上我们其实还是有选择的,所以,马东说我们可以知世故而不世故,所以,真正复杂到极致的人最后反而返璞归真,回归单纯。“我们终将成为自己讨厌的人”仅仅因为我们还在成长途中;当我们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时候,一定不会成为我们自己讨厌的人而自觉真诚坦荡,如王阳明那样“此心光明,夫复何言”。王阳明以出世之心入世的时候,不再会莽撞如青年时仅仅为了表明正义的态度就上书刘瑾以致于被下狱被贬谪到贵州龙场,而是在朱辰濠的叛乱中先将抓获的宁王等人犯交给张永转交皇帝,后回南昌稳定局面,再上书皇帝,把一切功劳全归皇帝包括其宦官,从而既保全了皇帝的面子,又保全了自己。做事的方法虽然变了,但目的没变,王阳明始终都是那个想成为圣人的自己,而不是成为了“自己讨厌的人”。青年的王阳明上书刘瑾为的是彰显正义,是理想主义下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但现实的政治环境下正义注定无法伸张;中年的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是现实主义下的当其该为则尽力而为,非为个人名利,只是为了百姓的福祉,因为只有国家安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罗振宇说,从主观世界到客观世界的鸿沟中跌落爬起叫成长,但如果把主观世界换成理想主义、客观世界换成现实主义,以王阳明的一生观之,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并不矛盾,现实主义正是对理想主义的最大实现!最关键的是,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成长的方向是什么?
任何辩题,在非终极的层面上永远有的辩,因为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是非对错,而且任何一个概念如果没有精准的内涵,辩论中就永远可以不断赋予该概念不同层次的内涵,直到把它的内涵最大化、终极化。
而只在终极层面上,才有一个终极标准“是否有利于求存”。而且,这还有一个为个体求存和为整体求存的分寸与考量问题。在什么限度内找到其一致性需要极大的智慧,正如美国宪法的起草需要那么长时间那么多人的智慧才能达成一个最佳的平衡!那是当时生存结构下对内需要自由对外需要联合的必然结果。
在这个越来越分化的多元世界,有不同的观点碰撞永远是好事,但要判定多元观点的利弊,永远需要站到该观点之上的更高的思想层级。当罗振宇说成长就是从简单到复杂、是一个种子分化的自然展开时,蔡康永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但实际上罗振宇与蔡康永、马东、高晓松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接触了王东岳老师,阅读了《物演通论》,这些令其他人觉得深刻的观点在《物演通论》中只是的基本观点或常识。罗振宇的深刻之语常常来自于此。所以,我感慨于马东的谦逊,常常去聆听《得到》,但他如果想超过罗振宇,真的不是去听《得到》,而是应该读《物演通论》或者多听听多看看王东岳老师的音频视频。不能提高自己思想量级的学习只是信息量的增长。
梁冬见王东岳老师惊为天人,把王东岳老师通过《国学堂》带到了大众面前;《合聚讲坛》上王东岳老师讲东西方文化溯源震惊了中欧商学院的听众,李善友教授的商业天赋促使他开办了《中国文化学习坊》、《东岳先生学习坊》,让王东岳先生能系统的给更多人讲课;罗振宇先生进一步在《罗辑思维》推荐王东岳先生,销售第四版《物演通论》,由此王东岳先生一步步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但由学习坊和罗辑思维导入阅读《物演通论》的人仍然只是其中极少数人中的极少数,远远不为主流大众知晓。但《物演通论》的新思想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其价值在于对整个人类求存的终极关怀,也是所有人创新的最大思想基础。
我们常常觉得毛泽东是创新的人,因为他缔造了新中国;华盛顿是创新的人,因为他缔造了美利坚合众国;马云是创新的人,他缔造了中国的互联网……可什么是创新?实践的创新永远靠的是思想先行的创新,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洛克《政府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以及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出市场理论看不见的手等,就没有全新的美利坚合众国;马云的创业成功并不是创新的成功,仅仅是看到了西方互联网的发展,明白中国必然走上互联网发展之路,跟随西方即跟随未来,剩下的只需要完成建构互联网时代需要的各种横向耦和条件即可——正如李善友教授说的孙正义的时光隧道机,不过是利用不同国家发展的非平衡,在次先进的国家复制先进国家的发展,在落后国家复制次先进的发展,复制而已,创新何在?
企业家们常常怀着改变世界的情怀与梦想,希望能参与未来发展的平台,但更大的情怀、更大的平台、更大的改变世界是改变人类的思想,真正的创新永远是思想的创新,即整个宇宙观模型的创新,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导出的新的文化理念、政治理念、经济理念、行业理念等一系列基础理念的创新,再在这个基础上重构整个世界,那才是真正的创新!这需要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人参与其中,这需要一大批想务虚的人凭借新思想重构行业的基础理论,一大批想务实的人凭借新理论引领这个行业的未来。这才是凭借思想看清未来,以最大的视野和格局立足于未来的制高点。
王东岳先生的《人类的没落》是《物演通论》之用,学习坊的所有课程是《物演通论》之用;哲学之用,是一步步有人引领有人跟随,最终实现其大用的。工业时代是牛顿思想之大用,核时代电子时代是爱因斯坦思想之大用,后科学后资本后国家时代焉能不是王东岳思想之大用?王东岳先生在太湖讲《澄清思想》、在福州讲《宇宙观的意义》,最重要的表达就是:人类的思想或宇宙观就是人类的世界本身。先生的新思想或宇宙观是先生完成的创世(世界纵向的发展演化是必然,但必然在横向上呈现的具体内容是诸多偶然的集合和历史选择的结果),这是最大的地基和平台,人类所有面向未来的创业都需要以此为基础才足够安稳和长远。
任何思想的产生都是历史的必然,历史选择了谁是历史内容的偶然。《物演通论》的出现是全球逐步一体化、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必然;哲学史或《物演通论》的递弱代偿理论选择了王东岳先生是其偶然的际遇具备了实现这个必然的所有条件。《物演通论》维护人类求存价值的实现也是必然,哪些人参与其中是个人际遇的偶然。
文化的遮蔽效应注定很难改变很多人,但年轻人是这个世界的未来,年轻人常常是最快接受新思想的人。时代更迭会造就接受新思想的年轻人有机会登上历史舞台。
李善友教授说警惕非连续性,就是指每个人每个企业必须连续性成长,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形势比人强,对于所有非主流思想报以关注和学习,是避免自己不知何时突然落伍的关键所在!
《奇葩说》量级的提升一定离不开思想的提升,陈铭的一些观点比如教育上教育对象的改变等等都是符合物演通论思想下的具体层面的思考,也就是说,整个人类的认知导向在纵向上是一致的,《物演通论》二十年前的内容在今天仍然可能会是许多人再过二十年可能才能明白的道理,做先行者还是跟随者,是个人际遇,更是个人选择!
所以,千万不要说《物演通论》无用,你若真的融会贯通了,去参与《奇葩说》的辩论都是有用的;当然,这是最微不足道的用途。
顺祝《奇葩说》栏目越办越好!让更多人学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