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如此,膜翅目社会仍不失为有关“社会存在”的最明晰的自然标本和简约模型,或者说,是“社会关系”亦即“社会结构”的裸裎。它特别有利于为读者建立起一个直观表象,就像透明的瞳孔成了医生窥见病人活体血管的唯一窗口那样,故而很值得我们聚焦光点,借以探查社会整合的内在性质。

 

【以蜜蜂社会为例:一个蜜蜂群体通常由解剖形态和社会职能迥然有别的母蜂、工蜂及雄蜂三者组成。


母蜂是蜂群中唯一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性蜂,它的身体质量一般要比工蜂大一倍左右或更多,生殖器官特别发达,由以替补其他成千上万只雌性器官发育不全的工蜂们所失去的性能力,它以此为“权柄”,以产卵为职能,确立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蜂王地位。在产卵盛期,它一天能产出一千五百到两千粒卵,这些卵的总重量往往超过母蜂本身的体重,它负有如此重大的传宗接代之责任,致使生存所需的其他机能不免丧失殆尽。


工蜂们因此肩负起相应的补缺使命,以其适于劳务的特殊性状心悦诚服地挑起蜜蜂社会的全部经济重担,它们除了要精心地侍奉蜂王之外,亦须稍差一等地照顾好巢内的数百只身强力壮、精力充沛的雄蜂,这些雄蜂的生理构造简直就是一具能飞善舞的雄性生殖器,由于它们在繁殖期内将以视死如归的结局完成为母蜂授精的专有职责,所以平时的养尊处优也就不算是过分的剥削了。

 

蜜蜂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其躯体、足和触角都有分节现象。身体分头、胸、腹三个部分。体表被以几丁质的外壳,把内脏器官包在里面,外面密生着绒毛,起保温作用,有些空心毛与神经相连,是触觉感受器。


蜜蜂的眼分复眼和单眼两种,母蜂的每只复眼有三千至四千个小眼,工蜂与母蜂相差无多,雄蜂的复眼则由八千个左右的小眼组成,以利于它在飞舞之间准确地接通母蜂细小的生殖腔道进行交配。


工蜂的口器特别适于吸取花蜜,其咽腺尤为发达,用以分泌营养丰富的蜂乳供奉蜂王。但工蜂和雄蜂的上颚腺都没有母蜂发达,因为母蜂要借此腺体分泌一种外激素,亦称“母蜂物质”;而在工蜂腹部第六环节的背板内,也有一个能分泌挥发性外激素的臭腺,用来发出联络信号。


另外,工蜂腹部最后四节的腹板上有四对蜡腺,其蜡腺细胞分泌的蜡质是蜂巢的建筑材料,母蜂和雄蜂无此蜡腺,将来坐享豪华的蜂王台和宽敞的雄蜂房,也就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就连蛰针和毒腺,亦唯有工蜂披挂齐整,雄蜂索性全无佩剑,一旦战事爆发,无须将令和军法的督导,工蜂们奋然冲锋陷阵自属责无旁贷。

 

(其实,在人类社会的低级阶段,也曾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动物社会异质整合的个别“返祖现象”,即借助于某种加诸身体表面的外在标志甚至人为残疾来显示或者固化社会组合的内在要求。


譬如,在帝制时代的中国,宅第的高度、衣着的颜色、帽子的赘物乃至言行的格式等等均依各人社会地位的不同而严加规定,稍有不慎即获“僭越”、“犯上”之罪愆;宋、元、明、清各朝代盛行不衰的妇女缠足习俗,致使幼女足部骨骼折损畸形,终身残废,看似“求美”之举,实则借以贯彻“恪守妇道”的社会家政分化之要求,只是所用手段之拙劣,着实不堪与蜜蜂社会的天然分工相比拟。


仍以“脚”为例,试看蜂足当之无愧的社会性贡献:“工蜂的前足短而灵活,第一跗节扩大,外侧生着一列刚毛,用来清扫头部的花粉;内侧形成半圆形的触角清扫器,内有小梳状短毛;胫节端部有一活瓣,能将触角扣在清扫器内,以便清扫。胫节外侧的刚毛长而分支,用以收集全身的花粉和清洁口器。”“工蜂后足较长,胫节端部宽扁,外侧表面略凹陷,边缘有长毛,形成一个可以携带花粉的特殊装置,叫花粉篮,蜜蜂采集到的花粉,就集中在这里形成团。在花粉篮的周围丛生着细长的刚毛,使花粉团不会脱落。后足胫节的末端与跗节的上部共同组成一个夹钳,是帮助把收集来的花粉构成团粒的装置,以便把花粉团很好地装入花粉篮内。”(引自《养蜂手册》,江西省养蜂研究所主编。)


工蜂足部的特化构造,有力地强化了它们的社会经济职责,再加上其他器官的相应退化,如“工蜂的生殖器官发育受到抑制,直到羽化为成蜂,其卵巢内仅有数条卵巢管,失去了正常的生殖机能”(引文出处同上),使太监一样“守雌”而勤勉的工具型工蜂既成为自身社会的中流砥柱,又成为安居乐业的本分良民。)

 

蜜蜂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头部的脑和纵贯全身的腹神经索两部分,是支配各部感觉器官和运动机能的中枢。脑部有视神经、触觉神经和围咽神经,分别与复眼和单眼、触角的嗅觉和触觉、口器的味觉和唾液腺等发生联系,引起头部复杂的反射动作。脑的下部通过咽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相连,两条腹神经索呈节索状,沿胸腹部的腹面延伸,胸部有两对神经节,支配胸部肌肉、翅和足的运动,腹部的神经索有五对神经节,支配腹肌收缩,协调呼吸、排粪、交配、产卵等动作。


蜜蜂亦有交感神经,又称内脏神经,位于前肠背面和侧面,由许多小型的神经节结合而成,与脑后相连,并有神经分布到前肠、中肠、气管、背血管和腺体等。交感神经是支配内脏正常新陈代谢的反射中心,与人类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类同。


蜜蜂的感觉器官即视、触、嗅、味、听样样俱全,而且妙用惊人,以嗅觉和味觉为例,低于5%的糖液,蜜蜂置之不理;超过8%,蜜蜂初有兴趣;在外界蜜源丰富的时候,蜜蜂往往要等到花蜜浓度达到15%~20%以上,才大批飞去采集;而且,蜜蜂对含有千分之几的盐分亦能加以识别。

 

蜜蜂社会的信息系统相当复杂,目前人类之所知实在有限。例如母蜂上颚腺分泌的母蜂物质,从中已分离出三十多种成分,能够提纯和人工合成的主要有两种:顺式9➖氧代➖葵2烯酸和顺式9➖羟基➖葵2烯酸。当工蜂饲喂母蜂时,借口器接触传递给工蜂,再通过工蜂相互传递,从而影响整群工蜂的活动和某些生理过程。


前者具有抑制工蜂的卵巢发育和控制工蜂建造母蜂台的作用;作为性引诱剂,在交配飞行时引诱雄蜂,并能刺激雄蜂发情;蜂群分蜂时,有母蜂的分蜂群能够借以吸引飞散了的蜜蜂。后者具有使蜂群安静结团的作用,此外,母蜂蛰针腔的分泌物对工蜂也有吸引作用。


工蜂腹部臭腺分泌的嗅味外激素,起到饲料信号、定向信号和结团信号的复杂作用,工蜂还通过飞行舞蹈向同伴传递有关蜜源、距离、方位等信息,如“圆形舞”示50米以内发现蜜源,“8字形舞”示蜜源较远,且其飞舞轴线的各种夹角提示着蜜源、太阳和巢位之间的精确关系。

 

工蜂的辛劳一言难尽,它们不仅要采食汲水、酿蜜贮粮、清理卫生、抵御外敌、侍奉君臣、哺育幼蜂,还要随着外界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通过鼓翅(扇风降低巢温)、聚散(根据寒暑情况利用体温维持巢温)、注水(平衡巢内湿度)等办法调节巢内小环境,使之保持在某种特定的严格状态下,这种情形俨如多细胞有机体必须通过一系列生理过程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一样。(动物机体亦有一套严格保持其“内环境”处于稳定状态的生理反馈调节机制,如保持体温、酸碱度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等等)。


难怪刘易斯·托马斯不无风趣地说:“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引文出处同前)由此可见,低等膜翅目动物的体外社会结构及其功能雏形,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完全摆脱“体内社会化过程”(即“机体化过程”)的直接制约。

 

不过,仅对工蜂的不平境遇抱以同情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如果深究下去的话,你会发现蜂群中的每一个成员其实都无可逃避地共同分担着社会实体的重负:雄蜂要为“国”殉情,交配之后即壮烈牺牲;蜂王更需兢兢业业,恪守职守,纵使年迈体衰,仍不敢稍有懈怠,甚至自己的任何一个女儿,倘若尊容如母,亦必忍痛除之,否则,一种动荡的“分蜂热”就会像革命的激情那样蔓延开来,诸如宫帷政变、乱民暴动、朝纲崩溃、江山破碎的种种历史悲剧立刻会热热闹闹地上演起来。


实际上,气候、雨量、蜜源不足或过剩、群体数量波动以及母蜂产卵力衰减或母蜂物质分泌量下降等等因素,均可能导致部分工蜂哗变,拥立新主,鼓噪而去,原先的社会结构就此解体,旧群和新群都得重新按固有的模式再造社团。这种超稳定、超震荡的社会循环运动,后来在晚级社会的某些阶段故态重萌(如中国帝制时代),令文明人类懊恼了数千年,殊不知其间的道理早在不起眼的昆虫社会里就已充分地展示出来了。】

 

很明显,对于中级社会生物而言,体质性状的分化与整合是体外社会结构得以形成的基础。由于体质性状的硬态非可塑性,它们的体外社会整合结构必然呈现为相对固定的模式,即使某些内外因素造成其性状配合度暂时发生了一定范围的波动,从而导致社会震荡,然一旦这些因素被消除,社会结构的重建终究只能在未变性状的规定下恢复原状。这一点正是中级社会运动形态与晚级社会运动形态的本质区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