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的中西哲学启蒙课MP3音频全集

我们前面算是对印度文化和佛教文化得以发生的社会学原因做了一个简单交代。


下面我们讨论另外一个问题,大家知道中国的唐代所建立的政权不完全是汉人的政权。隋唐是魏晋南北朝,北朝人物走过来的政权,所以它主体上是胡人建立的政权。唐朝最著名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他身上至少有3/4以上的血统是鲜卑人。


由于唐朝统治阶级,主体上不完全是汉人,因此他们不尊奉儒家学说的“华夷之辨”,或叫“夏夷之辨”。大家知道儒家学说里讲中国人叫“夏”,讲野蛮人、游牧人、其他人叫“夷”,把这两者是严格区分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所以在儒家文化里“夏夷之辨”是严格区分的。到唐代这个东西被打掉,甚至在唐朝相当一段时间国教都不是儒教,而居然是道教。我在这个话题我在前面讲过,老子课上我提到过,因此唐朝就出现了一种极为开放的心态,它对任何外族夷人、胡人、蛮族的文化全部接纳,这就是大唐盛世得以缔造文化荣耀和中国君主时代最高峰的原因之一。


在唐朝,各方面世界各地的宗教、文化、主流思想纷纷进入中土,可不仅仅是佛教,比如从波斯传过来的祆教也叫拜火教。比如伊斯兰教,大家知道在唐代中期,发生过西域一场著名的战争,史称怛罗斯战役。唐朝将军高仙芝带领两万多人,有说是三到五万的军队,跟刚刚兴起的阿拉伯帝国,古代称为大食帝国,军队在西域相遇,结果高仙芝大败,最终导致伊斯兰教把原来早经佛教濡染的新疆河西走廊,也就是中国西域一带伊斯兰化。


大家看今天的莫高窟全是佛教文化,但今天那个地方那一带全都是伊斯兰教的回民,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且在唐代的中期,基督教竟然也传入中国,当时叫做景教。


1623年,也就是在明代晚期出土了一块碑。今天还在西安碑林,这块碑的名字叫“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你读一下它的碑文,当时的基督教在中国也是广为传播,形成极为广泛的影响。


可是奇怪的是,我前面提到的所有这些东西全都逐步消失,以至于我们后来提起基督教,都说是明末清初的传教士带入中国,祆教、拜火教在中国几乎连遗迹都消失。伊斯兰教被边缘化在中国西域,唯有佛教突入中国,并与中国文化全面融汇,它说明什么?


佛教一定要具备两种基本特质。第一,它与本土的思想文化体系产生互补作用。第二,它与本土的中国思想文化体系不能有太大的冲突。这是佛教在诸多宗教和其他思想进入中土以后,唯一保留得以长期渗透的基本原因。


我们下面就看一看,佛教对中国固有文化体系产生互补作用的四个方面。


第一,佛教的宇宙观和逻辑论弥补了故国上层思想领域的空缺。这句话什么意思?我前面讲课一再讲中国先秦传统文化奠基期,先秦时代的所有贤哲,全都关心人伦社会学问题,几乎没有任何人关心自然学、宇宙论的问题。


惟有老子在《道德经》中以非常单薄的两千字都不到讨论道论,而且老子学说的重点也不在道,而在德篇,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宇宙观的学说极为欠缺。即使在高层文人士大夫文化领域也极为欠缺,而且还欠一个东西,逻辑论。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没有逻辑学的内容,所有讨论一律散点式讨论,这在中国高层文化系统中构成一个重大缺陷。而佛教的宏大宇宙观和紧严因明论,弥补了中国上层思想领域的这两大空缺。


第二,佛教的人生观和处世论弥补了本土下层思想领域的空缺。这句话什么意思?我前面讲,中国所有文化都只关心人伦社会学问题,按道理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处世论,就是人生观。可由于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人伦学说,叫君子之道,把君子之道以外的人称为小人。因此在世俗界、在民间、在非君子界他们受到的是蔑视,是侮辱,而不构成他们人生观的建构基础。因此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和学说,带入了一个人生观和处世论的全面翻新,而且使下层信众得到极高的尊荣,由此弥补中国下层社会人生观和处世论的实际空缺状态。


第三,佛教的教规约束和组织体系,弥补了中层国教架构松散的空缺。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前面讲过,人类早年文化即使不直接表达为宗教特质,其实也一定包含着宗教功能和宗教色彩。比如儒学,中国人自己乃至外国人都把它叫儒教。中国人讲三教合一,儒、释、道,可见儒学在中国起到的作用是宗教作用。可是中国的儒教却没有教团组织,没有仪轨,没有教团的约束,因此它的宗教组织状态涣散,它把它的宗教组织状态后来融汇在中国的官僚系统中,形成士大夫阶层,这个东西形成中国社会政教合一极为模糊的状态。


佛教的传入给中国带入教团组织体系和教规约束的范本。这就是后来东汉末期中国产生自己唯有的土著宗教——道教得以发生的一个模板。所以你现在看道教它只是名字不同,佛教寺,道教观;穿的衣服样子不同;说的话内容不同,但是实际宗教组织、法事方式、教团活动、仪轨方式都极为相近。道教学习佛教宗教组织方式而形成的中国土著宗教。


第四,佛教的压抑、消极和禁欲学说,适宜于中国农耕稳态社会的需要。我前面一再讲,农业文明需要大家集体协作,在每一亩地上精耕细作,方得温饱。因此它不主张个人自由,不主张个人权利。因此中国农业文明本身极具压抑性,个性消融,没有任何人从年轻到成年,他能够伸张自己的头角,这是不可能的。


在一个复杂的血缘压制体系下,你绝难有任何异想,你绝难产生任何异端思想和异端行为。佛教要比中国更加压抑,更加消极,更加禁欲。


它说明两点:第一,农业文明需要压抑和禁欲,因为人口膨胀,人际关系、资源关系格外紧张,大家只有处在压抑和禁欲状态,人们才能安宁生存。因此佛教的这些诉旨是对中国文化的有力补充和深化,它加剧了中国传统原有农耕文明相对压抑、相对消极和相对禁欲的深度。


第二,它也表明印度人的生活困苦和压抑状态远大于中国。它是农业文明的压抑本态,再加上种族扰攘的那一层侵犯和压制,因此印度文化的压抑程度就比中国文化更为深沉,它表达着印度人古代和中古时代的苦难可能更大于中国人。


我前面讲的这些东西,大家才能真正理解佛教文化跟中国文化的关系以及佛教文化为什么能够突入中国与之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