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演通论》:第一百五十章 社会整合结构
Ⅴ.以上各项所述容易造成一种印象,仿佛异质分化R系数总是倾向于增大,这个看法既有道理,亦非完善。参照整个生物社会史来看,R系数在总体上趋于升高是无可置疑的事实,这表明生物的演进是一个不断倾向于分化加剧的自然历程,同时提示社会结构是一个伴随着生物残弱化进程相应增长的代偿系统。
然而,如果局限于中级社会动物予以考察,我们会发现这一进程似乎在膜翅目社会之后反而呈现回落态势,实际上,膜翅目昆虫只是生物进化的一个侧枝,后衍物种并不能在此侧枝上接续发展,即便忽略这一进化路径上的分歧不计,它也同样从另一个侧面暗示着自然递弱代偿进程的刚性质素:
a.中级社会的R系数较初级社会明显高,其社会整合结构亦相应成型,虽于膜翅目阶段之后略有回落,但此后的晚级人类社会,其R系数与S值均呈更趋攀升之势,表明分化代偿的层次性自然进程不可遏止,社会整合结构的趋强态势已成定局。
b.膜翅目社会之后,R系数回落,S值暂跌,提示社会代偿终归无效,生物分化若能在某种程度上还原体质性状的自足圆融状态,则不惜尽其所能地抛弃部分社会代偿。
然而这绝不等于说体质性状相对自圆的膜翅目后动物,其借助体质性状从缓分化所达成的总体阈效价就会出现超额充实的例外,须知它们的E值固然较大,但S值的相对降幅如果大于E值的相对升幅,则其综合衍存力度仍将小于先存的膜翅目昆虫,后继的许多物种照样瞬息灭绝,个中原委恐怕不能断定没有这方面的因素存在。
c.正是由于上述缘故,继承了中级社会后期动物的体质性状相对自圆之禀赋的人类,只好依然在自身前体物种的进化途中寻求新的变异代偿,智质性状由以产生,而智质性状必然造成转化形态的R系数暴涨,从而使人类堕入生物源性体质性状相对自圆与社会整合结构日益紧密的矛盾罗网之中。
本章之所议,暂且只涉及与社会结构基本原理有关的逻辑概念联系,其他题旨如智质性状发生或人类晚级社会等,容后专章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