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并不是没有冲突,比如,佛家出家讲剃度,而中国古代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伤,认为这是不孝之举,佛教讲不邪淫,真正的修佛者是不允许结婚的,而中国古代孝道文化里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且佛教最初发生的时候,由于它是一个某种意义上的无神论宗教,因此它没有偶像崇拜,佛教早年最早发生的时候在印度是没有佛像的,那么后来佛教发生变形才出现有佛像这样的东西,这已经脱离了佛教的原教旨,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佛教,因此佛教不主张跪拜,尤其是不主张跪拜佛陀以外的人,这又跟中国跪拜父母跪拜君王的做法冲突,因此佛教传入中国不是丝毫没有冲突的,它是传入中国后,跟中国文化反复折冲,最终达成某种变形的结果,所以大家要注意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都不是佛教的原教旨,很多人说藏传佛教是佛教的原教形态,这是不对的,藏传佛教在其历史上跟吐蕃原来的土著宗教叫苯教糅合而来的一门宗教,所以它也并不是佛教的原教旨状态,比如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要跟中国孝道、伦理、文化融合,我们居然见到这样一个经本,名字叫《父母恩重难报经》,我们可以肯定这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的一本伪经,那么佛教最初传入中国,它的思想,他的思境和语境居然跟中国文化都不相合,比如般若,把它翻译成智慧就翻错了,比如菩提,后来索性把它翻译为悟,又翻错了,因为中国的悟跟佛家所说的悟是一个相反的格局,因此早期翻译佛经是一个难度极大的事情,就像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翻译西方文献是一个难度极大的事情,好在日本明治维新后大量翻译西方文字,和当年日本学界使用的是中国文字(片假名只是当时日本贩夫走卒使用的文字),因此中国人翻译西方文献借助了大量的日本翻译文献,这些思境,语境都没有,于是也得不断地创造新词汇,比如方,根,si这些数学上的概念,如原子、分子、化合键,这都是在中国文化里原来根本没有的概念,那么佛教最早传入中国,它同样变成了一种思想上非常难解,语境上无法扣合的状态,因此我们会看到早期传入中国的佛经,它的翻译都是道家翻译的语境,比如四十二章经,我们可以见到”释尊既成道已”,不说佛教终成正果的顿悟成佛而说成道,表述的都是在语境上难以衔接的状态,所以佛教文化传入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很复杂的长时段的折中和消化过程,我就简单介绍到这,那么佛教到中国以后发生的一系列的宗派,大家注意,宗派这个词就是佛教用词,叫宗教派别,佛教最初在印度没有宗派,只有三个阶段,也叫三学——中观学瑜伽行学密教,那么佛教在中国分出诸多宗派有两个原因,第一,佛教思想最初传入中国的时候,佛教思想玄妙无比,逻辑严缜,以至于按照固有的中国文化思境极难理解,于是不同地方的不同学者不同的佛教信仰者研究佛教,都只能从某一个角度里理解佛说,而各自之间发生剧烈争论,其实佛教直到今天所有人的理解都有重大歧义,因为它太复杂,由此产生教派最初得以发生的基础,大家想想,玄奘这个人西天取经去干什么,就是因为国内各教派对佛教的解释众说纷纭,因此,玄奘必须到古印度去寻找佛教宗教理解的深入状态,这就是所谓玄奘取经的过程,那么宗派由此形成,它表达的是佛教早期进入中国的理解上和文化深度上的难度,那么随后各教派又有了自己的教产,大家知道,以后信佛的人在魏晋南北朝以后大量涌现,那么善男信女出家以后,就会把自己的财产并入佛门,而且很多居士信佛者也不断把自己的财产捐给佛门,那么这就导致各佛教寺院和宗派出现了自己的教产,包括土地,大量土地流入佛寺,以至于曾经发生过扰乱中国经济的局面,也就是青壮年劳动力和土地资源被佛教系统扰乱,因此中国除了文化冲突以外再加上个体因素,导致中国前后出现过三次灭佛现象,关于这个方面的东西我们就简单介绍到这。禅宗是汉传佛教最终兴起和普及度最高的佛教状态,它里面造成最大影响的是六祖惠能,那么,六祖惠能后来传教的演讲被收录为集子,竟然取名叫《坛经》,我们在前面讲过所谓经必须是佛陀本人讲过的才叫经,而惠能所讲的东西取名叫《坛经》,可见禅宗对中国宗教的影响之大,成为中国宗教派别里在汉传佛教里影响最大的一个教派,详细情况限于时间,我也不再多加介绍,大家可以找一些相关的书来看看。我们下面讲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影响,举几个例子,比如拼音,佛教,印度所使用的语言梵语是拼音文字系统——印欧语系,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第一次把音律学——声明也就是拼音带入中国,当然不是我们现在使用的拉丁拼音,拉丁拼音是民国以后才发生,建国以后才确定我们现在使用的拼音,那么佛教最初传入中国,引入的拼音叫反切拼音,什么叫反切拼音?我在这里三言两语讲不清,大家可以找一本康熙字典看看,上面就是反切拼音,那么拼音的出现,对中国文化的普及产生重大影响,大家想想,中国古代学习过程全程跟着老师学,老师对每个字的发音,由于所有中国人都处在过去的分割方言的状态中,所以中国过去的每一个字是没有标准发音的,而且这里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没有拼音,识字课也就是中国小学这个东西,它不是中国现在小学这个概念,中国古代小学大学,大学指四书五经,小学指识字课,那么中国的小学在过去必须跟老师学习,自学是无从进行的,一旦拼音引入,它起到了两个作用,第一,学习中国汉字和汉文化有了自学的基础,第二,使得中国文字的发音可以最终在某种程度上标准化,所以拼音带入中国对中国文化的普及造成极大的影响,第三,字意拓展,大家听我第一节课讲甲骨文,中国古代象形文字每一个字的含义是在它的象形内容中推导出来的,那个字义是非常狭窄的,可人类文明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增量的过程,随着信息量的增加,我们处理信息量的增加有两个版本,第一增加文字量,比如单词量越来越大,术语分科越来越多,那么对于方块字,拼音文字不断组建,对于方块字它的解决方式就是增加文字量,增加组词量,可人类对文字概念的常规记忆量只有五千字左右,记忆熟悉能够随时使用的单词量一般超不过一万五千到两万,随着文明信息量的增大,人类的文化承载和文化表意变成越来越困难的事情,其中的一个办法就是拓展和不断地修正字义,就是每一个字的含义,这就导致中国的字义被拓展,我举个例子,缘这个字,缘这个字在中国古文字中仅指衣服的根源,那么随着佛教的传入,它的字义广泛地扩开,由此产生一系列带有哲学含义的文字意境,包括缘起、缘生、有缘、随缘、结缘、喜缘等等,第三个,佛教带入中国,使中国的词汇量大大丰富,我在前面讲古汉字学的时候讲过,中国古代佛教传入以前复合词是很少的,也基本上是不成立的,佛教传入中国才使中国出现大量的生造词,是针对佛教思想体系带进来的词汇,这个词汇量有多大,民国著名学者梁启超他仅是查阅了一本佛教词典,就发现它给中国带进了三万五千个新词汇,这是一个非常有限的统计,请大家听听,下面这些词汇居然全都是佛教词汇,如果你今天脱离了这些词汇,你话都没法说,比如我前面讲作业,功课,真实,世界,自由,平等,方便,解脱,慈悲,忏悔,心地,境界,诸如此类的常用词居然都是佛教词汇,因此,佛教的传入使中国人的思境大大拓展,使中国人的思想深度大大深入,梁启超曾经讲佛教跟基督教跟其他世界各种宗教和学说文化在唐代同时传入中国,佛教之所以在中国大兴,他不是按我那个讲法,就是佛教文化跟中国文化产生互补作用,他重点强调了一条,就是佛教的哲学韵味极其深厚,从而使中国原有的思境浅薄的国学体系获得了一个重大的魅惑力,这才导致中国文人士大夫趋之若鹜,我们姑且不说梁启超的这个讲法是否恰当,至少表明当年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它所引来的那种震撼感与吸引力,大家设想一下,西学传入中国,是一个多么令人震撼的东西,我们中国所有古代文化全都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情事故政治君臣,突然间来了一脉文化,它是分科之学,信息量之大,逻辑之精密竟然可以拿数学计算,所有问题的表述在于你的感官之外,在纯思境上进行,这种文化的灿烂几乎让中国人一时目眩,我们民国所谓的大学者,他们其实只干了一件事情,就是把西方文化介绍给中国,或者把他们在西方留学以后把西方文化成体系地分科带入中国,从胡适到鲁迅,讲拿来主义一直到各分科的专家,其实没有任何人有任何的学术建树,他们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把西方文化带入中国,竟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大家,可见西学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固有文化的冲击力,我们现在由于从小学到大学学的全是西学,已经感觉不到它的新奇感,佛教当年进入中国就是以这样的震撼力带入中国,所以它改变了中国人思境的宽度和深度,使得中国文化拓展为一个更博大更绚烂的状态,由于佛教文化讲意境讲超拔,这跟中国自古以来学以致用寻求实用之学这个浅端低级的匠人之学完全不同,这种高意境,高超拔的思学对中国文学影响巨大,请大家想想,一个好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它绝不能是写实,一昧地写实叫报告文学,它没有任何艺术价值,一个好的艺术作品,它一定具备两样东西,第一,空灵感,第二,有一种超现实的意境,没有这两个东西,任何艺术作品绝不可能产生艺术感染力,而这两种东西严格讲来,是佛教带入中国的,因为中国文化极其朴实,它非常实用,它认为凡是不能用的都不是学说,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中国文化低俗性和浅薄性的最高表达,佛教带入的这个东西才使中国艺术之思突然超拔,尽管中国文化原本文化就是技艺和技术文化,这也就是为什么东汉以后到南北朝时代,佛教在中国大兴,然后中国的艺术在唐宋时代突然博大,就是唐诗宋词国画所有这些东西都在隋唐以后发生的重要原因,请大家读一读红楼梦,红楼梦的那一份空灵感,红楼梦的那个极高的虚拟境界,跟佛教息息相关,从红楼梦开篇就从一僧一道讲起,把你带入那个空灵境界,然后艺术推思才开展,这种高拔的东西都是佛教带过来的一种思境,而且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国的石雕艺术进入全新境界,在佛教进入中国以前,中国只有泥塑、陶塑。虽然兵马俑表达得栩栩如生,但一般民间的泥塑、泥俑是非常粗糙的,石雕这个东西在中国的汉代表达得十分粗俗,尽管它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我建议大家有空到汉武帝的陵墓那看看,旁边有他著名战将霍去病的一个陵墓被建成博物馆,那里保留了西汉早年的一些石雕,比如一个石雕叫卧虎,它就是一块原本的璞石,三角形的石头,然后在上面打了几个线条,我围着那个石头转了三圈我都没看出来它是个卧虎,尽管它具有原始艺术之价值,但是它的艺术精雕程度极其缺乏,而佛教带入了中国的石雕艺术,不仅有浮雕甚至有全雕,大家到龙门云岗石窟这些地方看一下,石雕艺术达到的高度令人震惊,而大家想想印度的这种雕塑艺术和古希腊的雕塑艺术何其相似,大家回忆一下古希腊的雕塑,比如掷饼者,你就可以想象印度的艺术传播都跟环地海的地区的文化交流有关,然后佛教居然改变了中国的经学,大家知道,宋明以后,中国的儒学名字都变了,不叫儒学,叫宋明理学,什么叫理学,因为中国原本的经学也就是儒学,是微言大义的非逻辑的散漫之体,佛教把逻辑体系带入中国,用中国理学的表述很准确,叫理一分殊,也就是用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建立学说的纲领,叫理一,分殊——具有普解性。所谓理一分殊,这个词恰好表达我前面讲的衡量学术价值的两大尺度,精炼性和普解性,那么佛教的因明逻辑体系传入中国以后,在宋明时代把中国的儒学改造成理学,也就是用一个基本理论,然后把它伸展为一个逻辑体系,这就是理学,在明代以后到清代,整个儒学考试是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答案的,可见连中国的经学都被佛教改造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讲即使你不做佛教徒,了解佛教思想和了解佛教文化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的原因。下面讲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