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缘起理论我们讲到这里,从四圣谛到缘起说,佛教的基本架构形成,那么下面简单伸展佛教教义.那么佛教教义我用最简单的方式介绍,两个原因.第一,它是中心思想的延展,第二,它有重大的层垒意绪.强调一点,任何宗教都有极为怪诞的两极性,一方面它是把自己无限神圣化,无限拔高,一方面它又把自己无限庸俗化,无限降低,任何宗教都具有这两种特点,这是非常奇怪的,比如佛教,它一方面把自己拔高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是佛陀的说法.(后世神化佛陀的委托之说,非佛陀本人说),但另一方面,它又通过把教义极端庸俗化,从而达成学说在民间播散的效果,任何宗教如果它保持高端的思想色彩,它就无法变成大众文化,就像我们今天知道,高端的科学,高端的哲学,它永远是小众文化,大多数读者根本就无法读这种本子,一旦它变成科普的东西,那么它的精确性立即失效。人类在哲学和科学时代它用不着把它的文化大众化,它只需要极少数的精英理解它的原理,它就可以把它伸展为、弥漫为一个操作系统,这就叫工程师系统.可是宗教不能这样子,它必须找见一个在民间流布的方式,因此它一方面把自己无限拔高和神圣化,但它另一方面把自己无限庸俗化,这就导致大众信教处在一个极功利和极低端的水平,这就是所有人到庙堂里拜佛进香居然是一套功利系统——和佛教本源宗旨完全违背的一个操作系统的原因.由于这个东西的需要,因此一切教义都有可能违背它思想高端的东西,这就是我们对教义这个东西,以及宗教衍生理论的一些东西要特别小心的原因,它是庸俗化传教过程中层垒附会的一些东西,是适应传教和宗教播散的一些东西,它跟高端思想系统会出现巨大的裂隙,因此我对教义部分只做最简单的说明,而且这些教义部分,我在前面讲过,你会发现它大量的继承了婆罗门教和耆那教的那些前期宗教的内涵.这也是传教之必需.比如业力因果,它讲三业,然后讲戒律,讲善业和恶业.它的戒律必须把业分为善业和恶业,戒律才有可能建立,因此我们一般了解的就是十戒,也就是所谓十善业,身口意,大家看,前三个是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所谓不邪淫就是不近女色,中间四个是口业,叫不妄语,就是不说没有根据的话,不两舌,就是不说市侩话,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恶口,就是不说粗话,不说脏话,不绮语,就是不说好听话,因为佛家认为你给别人说好听话,其实是给实现自己贪欲的一个通道.这四个叫口业,然后不贪欲,不瞋恚,就是不发怒也不抱怨,大家想我讲安忍度,为什么你要安忍,因为人生本身就是苦难,你堕入苦海是因为你无明,既然人生本身就是苦难,你对苦难有什么不能安,不能忍,你对苦难为什么要发怒要抱怨,这叫不瞋恚.再下来不邪见,我们讲佛教是最宽容的一个宗教,是因为佛教表达为一个极柔和的宗教形态.它并不表达佛教对一切东西开放,一切宗教都对自己的思想体系有一个明确划界(音),只不过西方的工业文明带来的是强烈的竞争平衡体系,因此它表现出强势状态,对异教徒的处理方式跟佛教完全不同,但是佛教同样有排他性这是一切宗教的基本形态,所谓不邪见就是除了相信佛陀所说的这个世界观体系以外,对其他理论学说一概不信,这三者属于意业。

我们下面讲业必受报,这就是所谓因果报应,这个因果报应的说法,是一个非常低俗的说法,我很难断定他是不是佛陀本身真经中的成分,佛家讲报,讲的非常之深远,大家注意佛家所给出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是让人非常惊愕的,佛家所说的空间叫大千世界,注意这个大千世界的概念,所谓大千世界,就是我们所说的整个宇宙只是一个世界,大千世界有点像我们今天所说的平行宇宙论,气泡宇宙论,也就是在我们这个宇宙外我们不能排除还有其他的时空状态和物质组成状态跟我们这个宇宙完全不同的另外其他宇宙,甚至有物理学讲反物质宇宙,也就是正电子负质子的宇宙。大家注意佛陀的这个空间是非常大的,佛陀给出的时间观念也极为惊人,大家知道中国文化的时间尺度何其之小,叫盘古开天地,大家想想基督教的时间尺度何其之小,直到中世纪后期,基督教主教曾经有人计算过上帝创世的时间,居然是公元前4000多年,这个世界只存在了6000年,而佛陀所说的时间竟然用的尺度叫劫,佛教所说的劫含大劫、中劫、小劫,什么叫大劫,280亿年叫一大劫,于是今天有人讲物理学上今天所说的这个宇宙只有一百三十七亿年,也就是将近140亿年,刚好完成了佛家一大劫的一半,所谓中劫,大致相当于3.3亿年左右,所谓一小劫就指84000年,这就是佛家的时间尺度,这种时空尺度之宏大,确实让我们非常吃惊,在人类思想史上,仅见佛陀体系在远古时代给出如此宏大的的“时“”空“释疑。它然后讲业必受报,它的报讲的很细,我在这里只讲它最粗略的三报,现报,生报,后报,所谓现报,比如刚做了一个恶业,你出门就让汽车把你撞残废了。所谓生报,就是你所做的恶业会在你的来生或在你的后代里给报,所谓后报,是指在八万劫以后还等着报你,请注意一劫是八万四千年。

那么佛家讲五蕴皆空,我在这里进一步讲什么叫“无我“。什么叫五蕴,很著名,色,受,想,行,识。大家想想,你所说的我是什么,你怎么知道有我,你无非从这五个方面来,就是色、受、想、行、识,你所谓的”我“一定是指我有我的肉体,我有我的物质成分,这叫色,佛家所讲的“色”绝不是女色,而指一切有形物叫色,你所说的“我”第二个来源是什么,就是”受”,就是你有五官六感的感受,请想想你突然把自己外部信息全部摒绝,你突然没有信息接受能力了,这叫死亡,这叫无我,你所谓的我一定是从感受来的,请注意佛陀恰恰说这些东西是虚幻的,因为你所说的有形物质只不过是你的一个业障,“色”这个东西不存在,既然你所说的我只是感受,那么感受这个东西是非常虚幻的,好了,“想“,你之所以说有”我“在,是因为我有思想,请大家回想,笛卡尔证明世界上唯一有效的证明叫”我思故我在“,我都不能证明我的肉体在不在,笛卡尔发现我的怀疑精神和我的思想始终在流动,所以我至少能证明我的思想在,这被认为在西方哲学史上唯一一个有效的存在证明,可是佛家讲“想”是空,它只不过是知觉,思想,见解这些东西的一个虚像表达。行,你之所以说有我在,是因为有我的意志,我有执行意志的行为,可你的意志是什么,你的行为是什么,是以你前面的这些东西实在为前提,如果前面的这些东西都只是虚幻的业缘,你怎么会有“行”这个东西,怎么会有意志这个东西,然后“识”,你所谓的“我“在是因为有我的意识流存在,心里活动存在,可心里活动是什么,是一个非常虚幻的东西,你所说的我就是有这五种东西存在构成了我叫五蕴,可如果佛家能够证明五蕴都是空的,那么”我“当然不存在,“无我”的概念由此引出,这叫五蕴皆空,那么佛家讲识——色受想行识,我在这里只做一个最梗概的介绍,佛家讲识讲每一个字每一个概念都讲的极为深刻,逻辑上一层一层进展,比如“识”,大家知道我们通常所说的识是什么,从哲学角度上讲就是眼、耳、鼻、舌、身,我们人类获得一切外部信息和知识只有一个通道就是五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如果没有这个五官没有这些感觉,一切信息无从接受,因此一般哲学上所说的识只有这五识,这是一切信息来源的通道,我讲过这些通道都不是真空的通道,因此信息流进入这个通道本身是个被扭曲的过程,好了,如果我们再往深说一步,顶多再加上佛教六识中的“意”,眼耳鼻舌身意,这就是一般在哲学上可以表述的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或信息感应系统。可是佛家有第七识,叫“末那识”。我们一般人很难理解末那识是什么,请大家想想,你的一切意识围绕着哪一个中轴在运转,围绕着“我”,“我”本身并不在意识中显现,可他却是一切意识围绕着运动的中轴,这是一切意识得以发生的基点,因此佛陀讲第七识,在眼耳鼻舌身意之后,还有一个识的基层,是你自身不能琢磨不能自觉的,叫“我识”。这叫“末那识”,第七识,到此还没有结束,它还有第八识,叫“阿赖耶识”,这个东西太难理解了,什么叫阿赖耶识,佛学上的表述变得非常微妙,一般最简单的表述叫“藏识”,也就是你的任何意识,在你的显意识下还深深的藏着一个你够不见的根,我换成科学语言,大家马上理解,弗洛依德所说的潜意识,大家知道我们人类的明意识、显意识、逻辑意识、思想意识只占了我们神经系统处理信息量的最冰山之一角,我们建立这个意识系统下面有大量一个层面的潜意识,根本不为我们显意识所能调动,到荣格在心理学上,再往下深挖一层,居然叫“无意识”,我无法给大家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心理学的意思,我换成科学语言,我们知道神经系统最下面的那个层次叫神经网,它早期不是对外施展捕捉信息能力的接收器,而是多细胞有机体在多细胞形成以后协调内部组织机构运转的一个神经系统,潜藏在所有生物包括我们人类的神经系统最下层,叫植物神经系统,比如你的心跳,你的呼吸,你的胃肠蠕动是不由你支配的,你不用去考虑这些怎样跳,心照样稳定的跳动,这个部分是被神经系统支配的,这个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底下最基层的部分,你的显意识甚至你的逻辑系统都是在这个植物神经系统继续延伸之后架构的,好了,这叫无意识,我这样表述在心理学和佛学上都不精确,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你所能说到的那个“识”底下还有大量你不能够得着的部分,说浅一点,包括佛洛依德所说的潜意识,就是我们所有人的精神活动在显意识之下竟然莫名其妙的被性的压抑所带来的变态所支配,这就是佛洛依德学说的重大贡献,而你完全不能自觉,请想想,关于人类精神系统的深层发掘,直到二十世纪西方科学和心理学具备了极高水准才进入这个层面,而佛陀居然在两千六百年前提出阿赖耶识,就是显意识下面那个重大部分,这个冰山水下的、远比显意识大的多的这个层面使得你消除自己的业障变成一个极难的过程,请想想你得把自己身口意恶业消除到潜意识乃至无意识深层,否则那个恶业就还在阿赖耶识中潜藏,最终还把你带回三界六道之中,使得你不能进入涅槃的大空境,修佛之难由此可见一般。但是大家注意我表述佛陀思想的时候,他所达成的思想深度,他在意识上所达到的调动的深度和探究的深度,确实令人乍舌,所以佛家学说深度确实是只有你对人类整个文化史和思想史,哲学史乃至科学史有全面了解,然后回望释迦牟尼的学说,你才会惊叹他所达到的高度。

然后讲三界六道,我们经常在佛教上听到说六根清净,所谓六根,就是我前面讲眼耳鼻舌身意,也就五官再加上你的心理意识,还有六尘,大家知道,“尘“这个字的意思在中国古代仅指微小的土壤颗粒,可是在佛家学说中,”尘“变成了虚像世界的总代表的一个词汇,他把六根的对象称为六尘,这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视觉对色,耳对声,鼻对的是香,舌对的是味,身对的是触,意对的是法。由此引出尘世、尘俗,这些词汇,包括“红尘滚滚”都跟佛教这个概念有关。下面简单说三界六道,三界六道讲轮回,这个东西我很难认为它是佛教的原教旨,因为我在前面讲过婆罗门教、耆那教,都讲这个东西,都讲轮回、转世、因果报应,所以前面的业力因果,包括下面的三界六道,我都有点怀疑他跟佛陀思想本身的直接关联,我认为这受到外部宗教的巨大影响,而且有后世层垒的太多成分,因此我们简单讲,佛教所说的三界叫——欲界,色界,无色界。所谓欲界就是由你的欲念所带出来的业界,我们很容易理解。所谓色界,就是你所说的有形世界,比如山,比如水,比如大地,比如星辰,你所说的这个有形的物质世界叫色界。所谓无色界,我有点难于表述,用佛家语言表述大家又很难听懂,换成科学语言,我们今天天文物理学讲,恒星系只占宇宙物质总量的百分之五不到,另外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物质存在,叫暗能量与暗物质,我们到现在找不见它是什么,我大致说,它相当于弥散在宇宙中的质量最大的基本粒子系统,那么,这个感觉不到找不到也看不到的世界才占了世界总质量的最大部分,今天物理学界的现代宇宙论的看法,你可以类比为无色界。也就是你在六根不能感知,欲念不能囊括的那个宇宙部分,这叫三界,下面讲六道。

六道跟三界不是两回事,而六道就分布在三界之中,第一道叫天道,也就是你上一世修佛达成的果位极高,但没有进入涅槃境界,还没有脱离苦海,在三界六道中轮回,但是果位极高,你下一次轮回,轮回到天道,天道最简单的解释是,寿长八万劫,少苦而高德。也就是他的寿命是八万劫,一劫是84000年,然后呢,他处在一个德性极高而苦难相对较少的存在状态,他仍然没有脱离苦海,第二道叫人道,也就是你修的果位相对比较高,下一世轮回又回到人世,诸位在座的各位,你今天能在人世是因为你上一世修的果位还比较好,人道的特点,寿约百岁左右,苦乐相间,在这里我想说一下关于乐,佛教认为人生本身就是苦难,这里的乐不是单纯的快乐,而佛教认为人生一时短暂的快乐都只不过是下一个更大苦难的引诱剂和触发剂而已,举个例子,比如你追女朋友,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居然吃上了,可是结婚以后你才发现她是一个悍妇,再比如,你挣钱发财,财源滚滚,黄河之水天上来,可是等你发财发到足够大的时候,你遭到了打劫,不管是政府的税收,司法体系对你的追究,还是土匪强盗对你的抢劫,最终给你带来更大的灾难,这叫快乐,快乐只是引发下一个更大苦难的中间媒介环节。再下来,阿修罗道,阿修罗道我们很难理解,因为它已经不在人道,它属于欲界下层天,也就是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中,它在欲界,而且在欲界的下层天,那么阿修罗道的表现方式是极端的愤怒、嫉妒和好斗状态,一个人永远处在这样一个状态是非常痛苦的,请想想一个人最痛苦的时候是什么,嫉妒状态和恶斗状态的那个紧张状态,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状态,而持续处在这种状态中是阿修罗道的基本特点,如果一定要在人间做一个举例的话,它有点像当官,搞政治这件事情实在是太痛苦了,因为官场上是一个层级结构,你的上级未必比你本事大,他只不过是比你更阴暗,更无聊,更坏,他更能行贿,他更能干坏事,他更能谄媚上级,于是他变成了一个上级,于是你觉得他太污浊了,你根本不能忍受他,但他的意志覆盖了你的意志,你必须执行他的每一个指令,请想想你何其痛苦,于是你嫉妒他,你得想尽一切办法颠覆他,夺得他的权力,这个过程叫官场勾斗,因此当官有点像在阿修罗道之中,太痛苦了。再下来恶鬼道,佛家所说的饿鬼道最典型用八个字形容,叫“咽细如针,腹大如山”,什么意思呢,它表达的是“贪财无餍足,求人形丑陋”,就是一个人的贪欲极大,就像一个人的肚子像山一样大,可是它吞咽食物的这个咽喉细得就像针一样,也就是它获得的通道极窄,而它的欲望极大,这叫恶鬼道,它永远处在不能满足的强烈的饥渴状态,它不在人道,如果举个例子的话,它有点像诸位企业家。畜生道,表述有两种,畜生道在饿鬼道上面,所谓畜生道,就是下一世轮回到兽道。畜生道在佛教里分鱼道、兽道、鸟道,分得很细。也就是下一辈子你托生成牛马鸟兽。这个很容易理解。再下来地狱道,所谓地狱道,纯苦而无乐,难脱诸刑罚。我们一般讲地狱。只讲十八层地狱。佛家的讲法要比这深得多。佛家讲大狱小狱,一大狱包含16到18小狱,那么如果把佛教地狱道算下来,最少150多层以上。它最底下的那一层叫无间道。所谓无间道,就是在那个最底层,你受刑罚从来没有间断过,叫无间道。后来香港有一个电影叫无间道,我左右都看不明白。但是我想强调,这个三界六道的说法。我们很难保证它不是层垒之说。

再下来十二因缘。十二因缘讲起来确实有点儿太复杂了。他分流转门还灭门。这个东西也就是缘起学说的具象解释。因为你无明,因为你痴,因为你把这个世界的假象视为真相。你在这个假象虚像的世界中执着地追逐。由此给你带来行,带来意志,带来行为。这个东西缘起你的“识”,你在这个行为过程中建立你的世界体系。一层一层缘起,这叫十二因缘。先是“无明”,所谓无明,就是你处在蒙昧状态——不明缘起、不懂无常、不知无我,处在不知道这个世界的本真是什么然后认虚幻为真叫"无明"。那么你的无明引起(缘起)你的第二缘叫“行”,就引起你的行为这个业,然后有了“行”这一业,他又缘起你的“识”,我前面讲过的那八识,有了识它又引起或者缘起你的“名色”,这里什么叫名?你的精神世界叫“名”,这里所谓的“色”就指你的生理存在叫“色”。那么由“名色”引出六处(也叫六入),它指眼、耳、鼻、舌、身、意,这个东西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六根。我们在佛教上经常听到说六根清静,就是指我们获得外部知识和信息的五官,加上五官获得信息以后形成的心里意识这叫六根,那么六根面对的那个对象叫六尘,也就是眼睛的对象叫色,耳朵的对象叫声,鼻子的对象叫香,味觉的对象叫味,身的这个对象叫触,就是触觉,然后意识的对象叫法,我们把这六根的对象在佛教上叫六尘,因此出来了一系列跟尘有关的字,比如把人世叫尘世叫尘俗,叫红尘滚滚都从这来。好,那么从名色引出六处(六入),从六处引出“触”,也就是我们的六处里的一个部分,再引入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从受再引起(缘起)“爱”,就是对万物的贪爱,然后再由“爱”缘起“取”,也就是你对万物的贪爱引起你的占有欲叫“取”,由“取”引出“有”,因为你一旦有了欲,有了取,这个对象就开始被你派生,你的世界就有了可以占有的对象,你的这个贪婪的派生(业的派生)就开始发生,由“取”到“有”,有了“有”就有了“生”,这就进入三界六道显性轮回和实现,然后有了“生”就有了十二因缘的最后一个叫“老”或者叫“老死”,大家注意我的讲法是最简单的,按照这个字面流程讲,实际上在佛教里每一个部分都讲的非常细致,逻辑层次又一层一层的剥去,我们只讲“取”做例子,它把“取”分欲取、见取、近取、我语取。就是你想攫取一个东西,包括用自己的欲望顺着欲望之流直接去取,叫欲取;贪婪与生色叫见取,比如看电影之类;再比如接近取,就是一个人他处在戒律状态,如果他不是真心修为他都实际上是在做假以获得利益,这叫接近取;再有我语取,就是我每说一句话的目的都是为了某种欲望的实现。所以他把每一个点都极细的展开,我们不展开。顺从无明,这十二因缘从无明开始,一层引起一层叫缘起体系,这个体系的走法佛教上给一个专门的名字叫流转门,就是你在这个体系里流转实现三界六道的轮回。那么还有一个名称跟着十二因缘走叫环灭门,什么叫环灭门?就是你不是从无明开始,而是从无明环灭,把无明灭掉,或者说通过修为把无明修掉,修成什么?修成慧,戒定慧,也就是从无明进入明,进入慧,如果你这样你就会一层一层缘起,或者说取消后面的十二因缘这叫环灭门,请注意我在前面讲,佛教的核心叫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流转门就是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环灭门就是此灭故彼灭,此无故彼无,是这样一个循环。

下面我讲无明致妄、如实知见,就是你如果处在无明状态,处在三毒状态——贪嗔痴,那么无明和痴的状态就叫致妄,你就不可能达到如实知见,也就是你生活在假象之中,由此引出我们所说的一系列因缘或者一系列业障,或者十二因缘的流转门,三界六道的轮回圈,那么大家注意这里面有很多词汇,我在前面其实都已经解释过,比如因缘,理解缘起学说,果报,这里就讲修为以后得到的回报叫果报;果位,修为的层次和程度叫果位,果位的不同决定着你将来在三界六道中的轮回位格。菩提,就是我前面说过的觉悟的中文概念的相反,般若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中文智慧的相反,涅盘我前面专门讲过也就是达到大空境,达到第九识阿摩罗识,而不在三界六道中轮回,进入大空境之实相。

好,下面讲染净因果,性空幻有,佛教上讲也用污染这个词,什么叫污染?简单的讲就是你看这个世界是有常的,佛教认为世界是无常的,那么如果你看这个世界是无常的,你知道这个世界是你业障的派生,那么你就叫净,如果你看这个世界的是有常的、有规律可寻的,以至于你不断的要去占卜、占筮,不断的要去预测未来、把握未来,那么你就处于污染状态。第二无我,你要认为我只是性空幻有,其实没我,如果你今日处在“有我”和“我执”状态,也就是被第七识末那识锁定,你就是被污染的状态,你认为这个世界不苦,你觉得这个世界很让你贪恋,那么这就是污染状态。所以佛教对这个世界的染和净的关系,是一个特殊的佛教的解释体系,然后他讲万法唯心,心为法本。请注意这里第一次在人类中出现唯心这个词,中国人后来把西方哲学翻译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唯心的字最早就是在佛教中被引申出来。那么万法唯心就是你所有的对这个世界的作业,都是从心开始的,也就是从心识达到意识第六识开始的,这叫万法唯心,心为法本。自知其心,自净其心是佛教修为的关键。大家知道佛教宗派里有一宗叫净土宗,那么有很多人把净土宗理解为西天极乐世界,表面上看理解对着呢,实际不对,佛教所说的净土首先是你的心要净,如果你的心是净的,你就在净土之中。来不及细讲,只做简单说明。

下面重点讲一下三法印。佛教里有一句话叫“万法唯心”。我们在世界上第一次见到唯心这个词。就是在佛教教本上见到的。所谓万法唯心,就是你所说的世界和一切法相。其实只不过是你的意相。身口意的那个意相。是你心的业境,叫万法唯心。我想前面我已经反复讲过它的含义。那么所谓三法印是什么含义?我想一定是佛教系统它自己都意识到,他的后世层垒附会之说太多,完全把佛陀的真经淹没在一堆乱七八糟的邪说之中。于是佛教体系中生出一个对佛说加以鉴定的基本原则。叫三法印。传说佛陀本人在讲经的时候,意识到后人对他的学说会有种种伸展、附会、委托和曲解。佛陀本人提出三法印。他说凡是不符合这三条原则者既不为我说。就不是我的佛说。即便你听我佛说的东西违背了这三条,也算我佛佗伪说。这个三法印如果是佛陀讲的,那我就认为佛陀极为高明。他意识到他的学说会被人类产生层垒歪曲。如果不是佛陀所讲的,他就表达着后世修佛者对佛家学说不断层垒和不断委托的一种矫正。所谓三法印。叫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槃寂静印。有人认为是四法印,叫诸漏皆苦印。就是把苦谛带进来。这叫四法印,我们常说的叫三法印。这就是世界是虚像,世界是无常的,它的本真是大空境。世界是无我的,所谓“有我”而生的法相,都是另一种虚像。涅槃寂静印,就是只抵达大空境,才是佛说之真谛。符合这三论者,为佛说之经。不符合这三论者,即为伪佛说,这叫三法印。我们从三法印里可以看出,佛家学说有必要在理解他的时候加以廓清。那么佛陀讲慈悲喜舍,利乐众生。如果佛家最初的出发点是“了生死灭苦悲”。那么它的基本教义应该是小乘,但是到了中国以后他大乘化,跟儒家的积极进取相合,于是有大乘化倾向。这就有了普渡众生的说法。叫“慈悲喜舍,利乐众生”。他这里的慈,请大家回想我在老子课上讲的慈。就是看别人活得很好,仍然心疼别人。仍然觉得他活得不够好,叫慈。这里所说的悲不是指你自己悲哀。而是看见别人悲哀与之同悲,这里所说的喜,不是指你自己喜乐,而是看见别人欢喜而为之欢喜。这里所说的“舍”就是布施度。我们下面略微看一点佛教经文。阿含经中出现这样一段话,说: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我在前面讲佛学核心缘起说,见于阿含经中的20个字。然后阿含经后面补充。说你如果看见了缘起,你就深悟了佛法。如果你见到了佛法,也就是你深悟了缘起。《般若波罗蜜经》里面有一段话。说,“如实知一切法,故名为佛”。这里说的很清楚,所谓佛不是一个缔造宇宙的神,而是你只要如实知一切法,你只要领会了修证出了佛家学说的境界你就是佛,所以佛绝不是仅指佛陀一人。《金刚经》里有一段话,叫“不应住色而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表面上来看,大家都经常念。什么意思呢?要知道我们正常人,一定是外部给一个信息刺激,你才会产生一个相应的心念。这是我们任何一个正常人的心理反应和精神反应,这叫住色生心。色指外部物质世界,他给你一个信息刺激,于是你产生一个身心的意念和思想,而佛陀讲不应住色而生其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外界不给你任何信息的时候,也就是你已经处在“戒、定”的这两个状态之下的时候,你反而生其心,你反而对这个世界有了某种觉悟,请想想我前面讲的“非想非非想”那个境界,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这个意思。达到这个境界的难度极其之高,大家要知道定这个东西难度太高了,比如中国道家也讲定,讲站桩。我想很多练过太极的人都知道,你得从站桩开始,你得进入定的状态,心念全无,然后进入太极状态,然后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叫太极拳,如果你今天打太极拳时放着音乐,按某种格律运动,你离真正的太极相距甚远。那么你在站桩的时候想进入太极状态,想进入定的状态定的状态,就是没有任何意识流动。这个难度太难,在心理学上讲意识流,就是一个人在任何时候无法阻止自己的思维运动,包括睡眠的时候,你睡眠的时候,你的思想都在运动,就是梦,你永远无法阻断自己的意识流,可是佛家所讲的禅,道家所讲的定都指的这个东西要消失,你试试。我曾经站桩,数月下来,我仍然得数数,否则我就有思念在里面暗动,而数数显然没有进入禅和定的状态,等你练到不用数数,心静如水,你才进入初级入门阶段,因为这叫“非想”,仅仅是不想了,你还没有进入“非非想”,叫“住无所住,而生其心”。难度可想而知。佛教所讲的偈,就是以诗歌的方式表述佛经的内容叫做偈语。最有名的偈语叫“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也就是说如果你认为你生活的这个业障世界是真实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世界的本真是大空境,而你在其中不断的折腾,叫执着,叫痴,叫无明。这叫有为法,如果你把它视为梦幻和泡影,把它视为朝露和闪电,算是你入了佛门了,这就是这一偈的粗浅解释。佛教讲现法喜乐,我前面讲任何宗教都有两层含义,一层把自己无限拔高,一层把自己庸俗化,佛教要想在我讲的原教旨思想高端去训练自己,去修佛,这绝不是常人可做的。那么如果佛教要在大众中弥散,他就必须允许信佛教者,迁就他在严格的佛法规律下过好世俗生活,也就是所谓在家修行,这个在家修行的人,起个专门的名字叫居士,佛教在这个层面上广被天下。但是佛教真正的修佛也叫出世修佛,也就是必须出家,古代的寺庙,包括西方基督教的修道院,早年全都建在深山老林之中,比如终南山大量的佛寺就是当年一般人很不容易到达的地方,干什么?摆脱红尘,以协助戒和定。因此在家修行是非常难的,很难达到高果位,佛教要把尘世生活戒绝,因此要达到深度修佛,要达到高果位,你必须出家,远离尘世,这是佛教的基本要求,也只有这样能达到涅槃境界,或接近涅槃境界。大家一定要注意,修佛是极苦的一件事情,我们中国很多民间的人把佛门视作避难之门,逃避之门。犯法了,杀人了,跑到佛寺里。没饭吃了,跑到佛寺里,这完全把佛学和寺庙搞错了,修佛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情,叫以苦治苦,因为他认为人生本身就是苦难,它是修来世的,它是修解脱的,因此它并不寻求安乐,因此修佛本身是高难度的,一点都不给你享受的机会,所以千万不要把佛门视为逃避之门,比如真正的修佛,一天只有午后一餐,一天只吃一顿饭,而且全是素食。吃饱这件事情,在佛家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他连睡觉都不让你睡够。他们的子时也就是晚上11点至1点,做晚法事。他们在寅时也就是3点至5点早法事又开始。这个修佛的过程连最基本的睡眠和饮食都不是正常的。禅定过程,我讲过打断意识流何其之难。因此佛教里有一个很痛苦的修炼叫闭关。闭关是什么?尽管佛寺都在深山老林里,早已脱离红尘。他仍然觉得不够,他再往更偏僻的地方走,找一个小山洞或者小石洞,或者建一个小茅庐。我曾经在终南山里,看见一个闭关的小茅庐。起的名字很有意思,叫洗髓庐。洗你的脑髓和骨髓的地方,小到这样的程度,你是不能站起来的,你也躺不下去,因为没有这个尺度,你只能面壁坐在那里。然后后面有一个柴门,上面有一个小孔。你独自一人在里面,每天有一个小沙门给你递进一餐。大家知道闭关最长的时间有多长?达摩在少林寺一次闭关时间长达十年之久。它的难度是什么?我举一个例子。监狱里最严重的惩罚是什么?就是关小号。把他独自关在一个监狱里。然后把声音光线都给屏蔽,这是对他最严重的折磨。一般人只需要2-3周,发生严重心理紊乱。超过一两个月,大部分人会疯掉。因此闭关这件事情,我建议各位千万不要随便尝试,小心把自己搞疯。这叫神经系统的不能承受之轻。我们的神经系统是在有一系列信息承载的情况下建构的。一个摒绝信息的状态是神经系统很难承受的,所以闭关是一个艰苦的训练过程。这叫以苦治苦。

当我讲到佛教的这些体系的时候,大家会发现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世界观思想体系。但是你如果这样理解佛教,你还没有完全理解对。因为佛教的核心,不是获得知识和思想。而是寻求两个字——解脱。佛陀曾经讲经的时候曾说过一个名言,这就是著名的手指和月亮的关系(指月录)。他说我的佛说只是那个手指,你的修佛和佛家理论,就是那个月亮。我只是把你引向那个境界的手指。再换一个说法叫彼岸。大家注意,彼岸这个词我们今天都是在哲学界使用的,也就是康德讲我们人类所能获得的信息都只是在现象界。也就是被扭曲过的那个东西。那么世界的本真康德把它叫做“自在之物”,我们人类永远够不见叫彼岸。可大家要知道彼岸这个概念,最早的使用者是佛陀。佛陀使用彼岸这个概念是这样讲的,他说我所建构的佛家理论的思想在彼岸。可我实际上是想给你一条渡船。让你渡达彼岸。彼岸是目的,我给你的是船。所以佛家学说的核心出发点,是了生死灭苦悲,在于寻求解脱。当我讲佛陀建立它的缘起学说的时候,他在告诉你你的苦难的来源。它只有建立一个这样的世界观体系才能说明你的苦难是怎样达成的。因为那个真实的世界你永远够不见。那个实相世界只是一个“空”,你所说的世界只是你的业障世界。而你的业障世界就是你的业缘世界,就是你的欲望,你的贪欲和你的恶习缔造的世界。因此如果你在这个世界中不能超脱,你当然不能脱离苦海。所以他建立这个宏大宇宙观的最终集结点是想说明苦难来自何处。同时想说明你要想超脱这个苦难,你得朝哪一个方向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