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jpg

【从陆象山到王阳明的“心学”,表面上看似乎略具主观唯心论的思绪(如九渊之“宇宙吾心,吾心宇宙”),实质上却是在寻求儒教“修身”与“治世”的另外法门,其“格竹顿悟”、“心照花色”、“山贼心贼”以及“良知良能”、“知行合一”等等,大抵全是孔孟旧说的铺张或翻版,而且立论浮薄、议叙零散,任何人都无法从中引动新的逻辑枝节。果然,明清以还的中国学思,再未见有能够光大王氏心论的流派问世。】

摘自:《物演通论》中国思想史上的贤哲与显圣——理学与心学

https://wuyantonglun.com/post/751.html

 

问题十五:可否谈谈王阳明?

王东岳:王阳明的心学,学界很多学者把它错解为中国的唯心主义;如果你真正了解西方哲学,就知道它和唯心主义毫无关系。王阳明的心学完全是儒家经学经过佛教整顿后的一脉思路,就当时而言,主要是和朱熹的理学对抗。而朱熹、二程的宋明理学,其实和王阳明的心学一样,同是被佛教整顿过的儒家经学。

 

先秦时代的传统文化(除了老子以外),都是非逻辑文化(这是不精准的表达),没有宇宙观和逻辑观,所以,其行文方式叫微言大义,即直接宣布结论,而不在逻辑上予以证明。

 

佛学本身是极其华贵的、逻辑体系缜密的、哲学韵味最深厚的一门宗教,传入中国时,引起巨大轰动,令当时的中国文人惊叹为天学,在唐宋时期成为文人士大夫趋之若鹜的一门学说,并与中国文化相融合,成为国学“儒释道”三足鼎立之一足;其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它填补了中国文化的两个空缺:1、缺乏宇宙论;2、缺乏逻辑论。

 

佛教对于中国文人士大夫的思想影响极大,其逻辑因明体系(佛教中的因明即逻辑)的渗透虽然没有使中国产生专门的逻辑学,但逻辑的韵味已渗入中国文人思脉中。逻辑学遵循思维经济原则(或奥卡姆剃刀原则),其最高成果就是达成理性逻辑中的“简一律”。

 

凡属真正理性化的思想系统,它一般都会运行在一条基本原理上,也就是说,你可以最终把它归结为一个极简约的概念序列,而且愈高深者就一定愈简约。倒是那些没有达到理想层面的粗浅想法,反见其头绪多端,含混芜杂。所以,牛顿的整个力学系统可以表达为一个方程式F=ma;爱因斯坦的基本思想可以用E=mc2予以阐明;达尔文关于《物种起源》的巨著及其全部进化论学说可以归结为“自然选择”这样一个基本概念;而我在本书中所拟表述的宇宙总体物演法则归根结底也就是一条“递弱代偿原理”。(见《物演通论》第99章)而在宋明理学中,它表达为“理一分殊”,即用一个原理普解所有与之相关的具体问题。爱因斯坦毕其后半生都在追溯和探究有关综合物理学四大作用力的“统一场论”,虽然没有成功,却表明了他对人类思维规律的深刻理解。

 

佛学传入中国,其逻辑因明体系改造了中国的经学。所谓宋明理学,就是被逻辑因明体系整顿过的儒学:即把孔子分点讨论、没有逻辑关联的系统,变成一个逻辑体系,儒家学说转化为理学。王阳明和朱熹在这一点上完全相同,都受到佛学的严重影响。王阳明不过是在佛学的影响下从儒学的另一个偏角反驳朱熹,即二者之间的学术争论不过是使用着同样的思想工具,站在儒家经学的框架内进行的不同立场的辩驳。

 

因此,王阳明的心学绝不是西方认识论的“唯心主义”,只是儒学的另类表达而已,和西方哲学没任何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在王阳明的学说上无法发展出新知、成为中国文化新的增长点的原因。

 

从人类思想史而言,王阳明的心学没有任何重大的学术和思想价值,虽然其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理念曾覆盖东亚文化区,包括中国和日本,中国的曾国藩、日本明治维新的一批人都受到王阳明思想的影响,所以在中国和日本的政治实务史上对王阳明心学给予较高评价。这是务虚和务实评价体系的区别。

摘自:王东岳《物演通论》辅读及答疑

https://wuyantonglun.com/post/687.html

 

我们评价儒家后学,请大家注意,它是个一路流变,一路适应这个社会的过程。当这个社会本身在不断变质的时候,学说本身相应变质,维系了两者的基本平衡关系。

 

我举个例子,今天有很多人推崇阳明之学,王守仁王阳明,心学。那么王阳明的学说究竟是什么?你得读懂它,他的心学你可千万不敢理解为唯心主义哲学。王阳明的心学是当年宋代卢象山心学在明代的继续。心学是什么?我们看王阳明的学说。王阳明说“人心就是天理”,表面上看它是对抗朱熹的。朱熹是“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讲“人心就是天理”,叫“心即理”。但你注意王阳明的“心”指什么?指孔孟之心。因此王阳明又提出“致良知”,也就是你修身养性,你格物致知,你最终要达到的那个终点是什么?良知良能的调动。什么叫“良知良能”?王阳明有八个字,他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圣人就是指孔孟,他说孔孟之道,每一个人的本性中就存在,你在你的本性中调动,这叫“致良知”。然后他讲“知行合一”,他的“知行合一”是什么?圣人之知,孔孟之知,和你的行为配套。所以王阳明学说不是心学,不是一个新思想系统,而是朱熹学说和儒家学说的进一步加固,这是大家要注意理解的。

 

他没有展开超越中国传统孔孟之学的新思想和新拓展。它只不过跟朱熹一样,是对传统儒学的僵化和加固,变更了一些更巧妙的表述方式,遵行的却是圣人之道,大家千万不要把这个东西理解错,以为它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新思想的萌芽。很多学者在这个方向上解读王阳明,其实完全搞错了,所以理解孔子理解儒家后学的流变,顺着孟儒、荀儒、董儒、朱儒一路走下来,你才能知道中国儒家学说作为中国最主流的国教学说,在中国社会2000多年农业文明史上,起到了一个怎样的稳定性作用和固化性作用。

 

所谓稳定性作用,就是使中国它的这个文明以极稳定的方式延展了2000多年。

 

所谓固化作用,就是使这个社会僵化,从而使它的未来必要的社会转型难以进行,最终出现破溃之局,导致近代严重的屈辱史的后果。你只有把这一个儒家后学思脉这样通解下来,你才能理解儒家学说和中国传统社会文明的相互关系。

 

摘自:王东岳:中国传统社会是怎么固化的?

https://wuyantonglun.com/post/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