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的中西哲学启蒙课MP3音频全集

我们下面讲庄子,这个内容稍微偏大一点,庄子也叫庄周,战国中期人,宋国人,与孟子、惠子,生于同时代。据说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在漆园这个地方做过一个小吏,而后离职。为什么离职?不详。


庄子生活极为贫困,所以我前面讲,他是反社会倾向的寡淡版。他贫困到什么程度,竟然向监河侯,就是当年一条管河流的河长去借米,叫贷粟。可见他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可怜到这种程度。他曾经有一次去见魏惠王,也叫梁惠王,我前面提到过这个人,讲法家的时候,居然穿的满是大补丁的衣服,以至于梁惠王专门跟他有一段奇怪的对话。


庄子这个人的学说,或者理解庄子学说和庄子形象的关键在于两点。


第一,庄子以自己的人生践行老子反社会反文明的倾向和落实。


第二,以文学寓言的方式,伸张老子学说的道义哲论。这就是理解庄子的关键。


庄子的书分内篇、外篇、杂篇,古学者王船山,他认为内篇才是庄子亲笔,外篇杂篇都是委托。现代学者任继愈,反而认为内篇才是汉代的委书,是委托。外篇更具有道家哲思,众说纷纭,不能定考。关于庄子的师从,我们不知道。庄子的老师是谁,我们搞不清楚。有人一句庄子在外篇和杂篇中把列子叫子列子,我前面讲过“子”,第一个“子”是老师的意思,所以有人认为庄子的老师就是列子。


韩瑜他认为老子在外篇中有一篇文章叫田子方,而田子方是一个儒者,儒分为八的一方,所以韩瑜就认为庄子的老师是田子方。郭沫若看庄子书,认为庄子特别推崇孔子和颜渊,因此认为庄子是颜史之儒的弟子。我们从这一段话里可以看出儒家、墨家、道家到庄子其实都是老子后学,都是老子的弟子。


庄子这个人,他的学说总框架总格调,一言以蔽之,反文明倾向。我前面讲,杨子杨朱叫反社会倾向。大家注意,庄子最重要的特点叫反文明倾向。


我前面一再讲反文明倾向是老子学说的核心,而庄子的学说以人生实践和寓言文学表达反文明倾向。因此庄子对文明社会现实极为不满,非常愤懑。他讥嘲文明社会,说“窃国者侯,窃钩者诛。”说一个贼把国家都窃有了,结果他是王侯,一个普通小偷偷了一个铁钩或者腰带,把他就杀了。


然后他认为人生就是赘疣,就是疔疮,就是疽、痈。他对人生看得极差,他认为文明社会的人生根本不值得过。庄子学说表现出极为达观的状态,他原话讲“至德之世”,就是最好的世道,“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就是我跟万物契合在一起,我跟禽兽契合在一起。这是典型的反文明观的表达。所以理解庄子的学说,一定要理解庄子反文明倾向,并且把自己放在文明社会边缘,实践自己的人生,追究文明社会的破绽。这就是庄子学说和庄子形象的基本特征。


我们下面看一下庄子行状,也就是庄子一生的一些事迹。


《庄子秋水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说“庄子钓于濮水”,就是他在濮水这个地方钓鱼,“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他在那钓鱼,结果楚王派了两个使者去见他,请他,说愿意把楚国委托给他,意思就是说请他当楚国宰相。“庄子持竿不顾”,手里拿着鱼竿,连看对方一眼都不看,然后“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他说,我听说你们楚国有一个神龟,你们的国王拿丝巾和非常精致的盒子,把它包裹起来,装起来挂在庙堂之上祭祀它。


他说“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他问这两个人,他说你说这个乌龟是愿意把自己的尸体挂在那儿,享受神一般的待遇,还是愿意活着,哪怕在泥水里摇着尾巴。结果这两个大臣说,“宁生而曳尾于涂中。”说这个乌龟当然愿意哪怕活在泥水之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你回去吧!我就是那个想活在泥水里爬行的乌龟。


请大家注意这段话。我前面讲过庄子生活极为贫困,贫困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程度。大家想想,要是一般人这个时候别说让他做宰相,就是让他做一个守门人,做一个公司小职员,他都乐得屁颠屁颠,是不是?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庄子何其豁达,何其超然?这才叫达人。现代社会我根本见不到达人,尽管达人这个词不断的在应用,他贫困到那种程度,宰相之职,而且是别人来请不用他求,他竟然持竿不顾,连对方看都不看一眼。我们可以由此看出庄子的状态和庄子的超然于世的一个生活方式。我们再看,庄子在《秋水篇》中又讲一个故事,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惠子这个人,我们后面会谈讲名家的时候再谈。这个人的名字叫惠施,是庄子的好朋友,你读庄子书,会不断地见到庄子跟惠子的争论。


惠子这个人跟庄子不同,庄子是边缘社会的,惠子是热衷于进入社会求功名的,所以惠子曾经被梁惠王请去在魏国做个宰相。惠子做宰相期间,庄子以朋友身份去见惠子,结果惠子的门人就给惠子讲,说“庄子来欲代子相”,说庄子来是争夺你的相位来了,“于是惠子恐”,惠子大慌,“搜于国中三日三夜。”派兵在全国到处搜捕庄子。“庄子往见之曰”,庄子见到惠子说了这样一段话,他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也就是凤凰。“子知之乎?”


说南方有一种鸟叫凤凰,你知道吗?说这种鸟“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说这种鸟非常高贵,它不是梧桐,它都不落,不是精制食品它都不吃,不是矿泉水它都不喝。然后庄子接着讲,说“于是鸱得腐鼠”,“鸱”就是猫头鹰。大家知道猫头鹰是吃老鼠的,而且一只老鼠死了,尸体腐烂了,猫头鹰都吃。他说一只猫头鹰看到一只腐鼠,然后鹓鶵也就是凤凰从它头上飞过,它以为凤凰要抢它的那个死老鼠,扬起头来吓唬凤凰。


然后他说,“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大家听听。这就是庄子的状态。相比于他同道的朋友,那个贱的死老鼠都当作宝贝的朋友惠子,庄子实在是太超然了。我们看一看,庄子的这份超然从哪来?一般人会认为我超然,是因为我不求你,我生活富足,要知道庄子可不是那种情况。庄子生活困顿,困顿到什么程度?我们看看他在自己书中留下的故事,说“庄子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候”,就没米吃了。粟是小米。于是到监河侯一个很小的河长的官那去见你。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这个监河侯给庄子说,说我将要收地租了,我如果收了地租,我一次再给你300金,这是个很大的量。实际上这个监河侯不肯给他借米胡找理由而已。


“庄子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我庄周昨天到你这儿来,“有中道而呼者,”听见路中间有叫喊声。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我看了一下,是车辙中一个水洼里面有一条鱼。庄子就说他问这条鱼,说“鲋鱼,来!子何为者邪?”你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呢?


这条鱼给庄子讲,说“我,东海之波臣也”,说我是东海龙王的大臣,或者是东海龙王之子,说“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你能不能找一瓢水,把我救下。


庄子讲,说“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说我到中国最南边吴越之地,然后以那个最东南边的那个西江之水来救你,你看好不好?


这个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失掉了我正常在江河中的状态,“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只要有一斗的水,就把我救活了。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你说这话还不如到那个鱼市里面去找我的尸首去。


大家注意这段话说明两点,第一,庄子非常穷困,吃了上顿没下顿,竟然去找人借米。第二,即使去借米都不给你直接的说事儿,跟你争论都是给你讲寓言故事,所以庄子文学性极强。庄子的生活状态是非常困顿的。在《山木篇》中,有一段说庄子穿着大补丁衣服去见魏惠王,然后魏惠王就问庄子,说“何先生之惫邪”。说你怎么这么狼狈?庄子说“贫也,非惫也”,说我不是狼狈,是我实在是太贫困了!庄子说什么叫“惫”?他说所谓“惫”实际上是指他是拿一个猴子叫腾猿之喻,拿一个不断跳腾的猴子来做比喻。


他说猴子在一片正常的树林中腾跳挪移非常灵活,但是如果你把一只猴子或者一只猿扔在荆棘丛生带刺的那个植物密林中,这个猴子就会肌肉紧张,肌肉强直,根本没法正常活动。他说,“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他说今天的文明社会就相当于荆棘丛生的那个地带,你想在这里不狼狈,能跳腾自如,这怎么可能呢?我们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两点。


第一,庄子非常穷困,前去见国王这样重大的交际都穿的是大补丁衣服,以至于国君见他的第一句话就问他,你怎么成了这个状态?


第二,反文明倾向。他认为文明社会就是荆棘丛生之地,任何有能耐有思想的人,这个社会是不能容留的,你是不能施展自己的。这就是庄子。我们从这些里面可以看出庄子的处境。我们从前面可以看出庄子的豁达,处境极为不佳,却绝不进入文明社会的诱惑,这是非常难以做到的。可见庄子行老子反文明意绪。在人生上,在实践上,在思想上,在文学表达上都做到极为彻底又极为精彩的程度。那么大家都很熟悉,庄子妻子死了,庄子鼓盆而歌这个故事。


我在这里简单说一下,庄子妻子死了,惠子就去给庄子妻子吊丧,结果发现庄子把一个瓦盆扣在地上,敲着瓦盆唱歌。惠子就批评庄子,说你也太不像话了。你老婆陪了你一生,为你生孩子,相夫教子,受尽辛劳晚年丧命。你不但不悲哀,你反而鼓盆而歌也太不近乎人情了。庄子怎么回答呢?庄子说最初我也很悲伤,也想嚎来着,但是我突然一想,这世上原没有我的妻子,她是道形成气,气又形成形,形才出了我的妻。我的妻今天又回到道回到气,回到天地之间,回到她的本源,而我却在坐在这里大哭大嚎,岂不显得很荒唐吗?因此鼓盆而歌宽欢呼她归道。


大家听这段话,也就可以理解庄子的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