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的中西哲学启蒙课MP3音频全集

我们今天讲先秦诸子百家辑要。我们前面讲课,已经把诸子中影响最大的三家,老子、孔子、韩非子做过一个简介。那么我们今天为什么叫诸子百家辑要,就是把除开这前面讲过的这三家以外,我们把另外具有后世显著影响者的诸子做一个提要式的说明。这个内容很大,所以我们只讲其中影响比较显著的个别人。


那么先秦诸子百家,它不仅包括文人学者,还包括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当年叫纵横家,以及文人学者,因此它的人数很多,留下文字著作的大约有30几子。有学者认为诸子实际上有300多人,更有学者认为竟达上千人之多。那么所谓百家,最早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只提出六家,这就是阴阳、儒、墨、名、法、道这六家。以后西汉早年刘向的儿子刘歆,在《七略》中增加了四家,这就是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大家注意这个小说家,它不是明清以后的那个文学小说,小说这一家指当年一批文人专门为官方收集街谈巷议、民情风俗。这一批学者叫小说家。那么到班固写《汉书·艺文志》中,他说一段话,他说“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也就是他把小说家排除在十家之外,这就出现了所谓“九流十家”这个说法。隋唐以后就有了“三教九流”这个说法。所谓“三教”,儒、释、道,所谓“九流”就是不包括小说家的那九家。因此先秦时代,中国所谓百家其实只有十家。民国时候有一个著名学者吕思勉在他的《先秦学术概论》中,又增加了两家,这就是兵家和医家。这样算下来也不过12家。


但我们说先秦诸子百家,这个说法成立,因为其实每一子他们的观点都是有差别的,把每一子视为一家之言也不为过。这叫先秦诸子百家。那么为什么在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这段时间,也就是春秋战国时代,是先秦诸子百家的焕发期。这个时期基本上完全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或者叫国学的根基。此后几乎没有任何重大突破或建树。大家要知道,那个时代被西方人称为“轴心时代”,所谓“轴心时代”,就是从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之间,在全世界各个地区出现了一批奠定人类文明早期思想家的这种情形。


比如中国的孔子、老子等等,比如印度的释迦牟尼,比如古犹太国中的缔造圣经文本的以赛亚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比如古希腊,从泰勒斯一直到亚里士多德,我们会发现在公元前六世纪前后,全世界各个地区人类文明诞生初潮,不约而同出现一批思想大家,被称为“轴心时代”。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我得做一个说明。


首先我们把它可以视为是同种智人出现的第一抹理性光辉。我在第一节课中讲过,我说全人类只不过是14万年前某一族人进化而来的智人。只是4万年前迁徙到欧亚大陆的这一批智人。从人种学上讲,他们完全是一个人种一个物种,因此他们的智能发育和文化发育在一个同步调上展开是很容易理解的。其次,它是人类第一茬文明的成熟定型期,也就是在世界各地农牧业文明大约在公元前600年前后进入完全成熟的状态。环地中海地区古希腊为代表的半农业半工商业文明,也在这个时期基本定型和成熟。这是这个时期学者们能够进行总体探讨问题的历史文化基础,而且大家要注意,它是整个人类的第一次社会大转型。


大家记得我在孔子课上讲过,先秦时代是中国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转型,我们放开眼界,它其实是全人类的第一次社会大转型。怎么转型?从采集狩猎生存方式,向农牧业文明生存方式转化并且定型。这个过程是历经非常长的时间。要知道农业文明早期只是采猎生存方式的一个边缘性补充。那么到公元前600年前后,农牧业文明全面成熟,古希腊环地中海地区的半农业半工商业文明也成熟。


因此,中国的先秦时代,迎合着世界的轴心时代,表现为三大特征。第一,中国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转型。第二,全人类的第一茬文明的成熟定型期。第三,古希腊工商业异端萌芽的耀眼显露期。这三者共同汇集成“轴心时代”。中国先秦时代就是这个轴心时代在东亚的分支和显现。


那么为什么在这个时代,会成为众多思想家展开思考的一个平台?有三个原因。


第一,社会转型问题丛生,迷茫困惑中的摸索与探问。大家知道人类社会转型,社会结构复杂化,呈现诸多人类没有见过的从来没有发生过的社会问题和生存问题。这些问题会使当时的人类面对重大的困惑,其中的思想者们就在这个困惑的基础上寻求解答。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困惑期、迷惘期是一个新生文化的诞生温床。这也就是我讲,当我们今天讲信仰破溃,思想混乱的时候,我们不要认为它只是一件坏事,它预示着另一茬新文化新思想行将发生。


第二,生存复杂度提高,我们也可以把它叫生存难度提高,生存成本提高,生存艰危度提高,生存结构分化度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信息量暴涨,于是人们必须面对新的生存结构和生存环境,展开追问。这是轴心时代和先秦时代的第二个特点。


第三,碎片化的封建制提供了相对自由与宽松的社会文化氛围。大家知道,在先秦时代,中国是典型的而且是唯一的封建时代。这个时候古希腊是城邦文化,也是一小块一小块的政治集团。那么欧洲直到中世纪,小的各个封国也是普遍存在,因此它就提供了某种思想自由的社会条件。比如孔子,他在鲁国待不下去,他就可以周游列国。比如近代的笛卡尔、伏尔泰,他在法国待不下去,他就可以流亡到其他国家,然后展开自己的思想。所以那个时代的碎片化的政治结构,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


我想说到这一点,大家就要知道,现代社会尽管国家政治体制严峻,但是它更需要自由。为什么自由的诉求在现代社会是一个重大诉求,就是人类面临了更复杂的问题,面对了信息量更大的社会。如果不能展开自由思境,整个人类生存就会陷入危机。而且大家知道我们当今社会,社会结构更复杂,信息量更大,社会危机更严重,它标志着我们今天需要探讨的问题远比先秦时代更多。这就是我们讲这节课的一个重要启发点。


我们听先秦诸子百家这节课,除了温习古人思想展开的路径,更重要的是要让大家知道,当你面对一个社会转型,一个重大社会困惑不断扩散,信息量不断增大的生存困境时,你得怎样去仿效前人,面对现实,提出新问题,提出新思想,人类才会为自己的未来生存开辟通道。这就是这节课最重要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