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的中西哲学启蒙课MP3音频全集

韩非子在《显学篇》中讲,他说“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什么意思呢?他说如果一个家里有一个严厉的父亲,这个家里的孩子就会比较出息,不至于出什么问题。他说如果一个家里只有慈母,这个家里就会出败家子。


他说我以此知道,威势是管理的资源,而德厚慈爱不足以止乱。大家注意,韩非子这个说法表面上听很有道理,但实际上他是搞概念混淆。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一个孩子小的时候,他的父亲过于横暴,这种孩子小的时候心理就会变态。长大以后,他的人性伸展程度很低,甚至犯罪率都会偏高。一个孩子在慈爱状态下生活,他将来人性比较饱满,人生相对来说会比较舒展。尽管如果母亲过于矫宠孩子,确实会把孩子惯坏,但那是少数,也是一种极端情况。


韩非子宁可把概念搅乱。因为概念是不同的,外延是不同的。比如你爸爸带蓝帽子,你不能反过来说,戴蓝帽子的都是你爸爸。他用这种混淆概念的方式来证明暴力和残忍是管理的唯一资源,再度强调这一条。所以他下面就又说一段话,他说“母之爱子也倍父,父令之行于子者十母。”他说母亲爱孩子,比父亲爱的程度成倍的增长,但是孩子听父亲的话,却比母亲的话十倍的有效。他说“吏之於民无爱,令之行於民也万父”。他说官吏对人民根本不会仁爱,但是他管理人民,人民听令于他却远高于听令于父母。


他说“母积爱而令穷,吏威严而民听从。严爱之策亦可决矣。”他说父母积爱却管不住孩子,官吏无爱却有威权,人民就听从。他说慈爱和严厉,这两者哪个有效?这是判然清楚的。


他再度地反复地强调,暴力残忍,严苛才是管理和权力的资源。他在《主道篇》中讲,他说“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虚静无事,以暗见疵。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大家注意这段话讲什么?讲权术。他跟申不害前面的那个意思完全一样。


他说,“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他说你执政一定不能在明处操作,要有阴暗之术。他说你一定要躲在暗处,观察明处的大臣,却不让大臣发现你在观察他,这叫“虚静无事,以暗见疵。”他然后又讲,他说就算你发现了你的大臣的问题,你也不要指明,你找一个机会收拾他。但是你不要表明你已经发现了他的奸情,这叫“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韩非子书里充满了这样的阴术之论,我们在这里只举这一个例子,表明韩非子“法、术、势”对“术”的强调和精妙之论。


韩非子在《主道篇》中,他讲一句话,他说“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我们知道君王管理天下的方式是具体在前线做事的官员,向君王提出建议,君王根据情况判断,采纳或者不采纳。韩非子给君王讲,说如果治理有效,功劳是君王的。如果采纳他的意见,治理无效,罪过是大臣的。他说这就是君王和臣属的关系。


韩非子在《八经篇》中讲一段话很有趣。他说“官袭节而进,以至大任,智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如果他从基层做起,逐级提拔而升为高官,他说君王你要小心,这种人特别有智慧。


他然后讲,他说对于这种既有能力又有野心的人物。君王要用三种方法节制,哪三种方法?一曰“质”,二曰“镇”,三曰“固”。


什么叫“质”?“亲戚妻子,质也。”就是你要把他的老婆孩子扣在京城作为人质,这个官员一旦出事,你就杀他全家,这叫“质”。 二曰“镇”,什么叫“镇”?“爵禄厚而必”,就是你要给他高官厚禄,让他发财,包括他贪污,满足他的发财欲,他说这叫“镇”。三曰“固”。什么叫“固”? “参伍责怒,固也。”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要动不动挑他的刺儿,鸡蛋里面挑骨头,而且动不动就要威胁他,比如说把他吊死之类的。他说你要用这三种方法才能节制这种有雄心有能力从基层提到高层的官员。


他然后讲,他说“贤者止于质”,他说对贤良的大臣,你只要把他老婆孩子扣为人质,他就不会犯事了。他说“贪饕化于镇”,对于贪管爱财的官员,你只要让他发财,问题也就解决了。然后他说“奸邪穷于固”,也就是有能力有野心的官员,你就要动不动挑他的刺威胁他。然后他讲,他说“忍不制则下上,小不除则大。”什么意思呢?他说你如果不忍心及时杀了他,他就会以下犯上。他说你如果不及时把他掐死在萌芽状态,他就会尾大不掉。他然后接着讲,他说“诛而名实当则径之。”他说如果我能找见一个罪名或者借口,我就立即杀了你。


他下面又说,他说“生害事,死伤名,则行饮食。”他说这个大臣让我很不安,可是我找不见他的罪名,这怎么办?“行饮食”。什么意思?悄悄在这个大臣的饭食里下毒,毒死他。他说,“此谓除阴奸也。”他说,这就是消灭暗地里对你构成威胁奸情的好办法。请大家听听韩非子这位仁兄有多么可爱。这就是法家的形象。


韩非子在《制分篇》中讲,他说“察君之分,独分也。”什么意思?他说君王的权力是不能分割的。大家知道我们近现代政治民主制度是讲求分权制衡的,这跟中国的法家是完全相反。


他说“是以其民重法而畏禁,愿毋抵罪而不敢胥赏。”什么意思呢?他说你要严刑峻法,这个法律严苛到这样的程度,他说民众只要不受到法律制裁,他就心满意足了,根本不敢向你请赏。他说你用法就要用到这个程度。


他然后说一句话表达着韩非子心目中人民和君王的关系。原话这样讲,他说“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原话意思是说君王跟人民的关系。什么关系?天下大乱,你就让人民去为你当兵打仗去死。天下大志,歌舞升平,你就让人民为你求财,为你生产财富,把他的骨髓都榨干。他说这就是君王和人民的关系。


韩非子在《外右上》中又讲,他说“势不足以化,则除之”。他说一个大臣,如果他形成了某种势力,你又把他消解不了,你就要把他除掉。他说“赏之誉之不劝,罚之毁之不畏,四者加焉不变,则除之。”他说你赏他,你夸他,你罚他,你诋毁他、污蔑他。他说这四样东西你加到一个大臣身上,他都巍然不动,怎么办?赶紧灭了他。


韩非子在《八说篇》中讲,他说“法有立而有难,权其难而事成,则立之。”他说立法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反对的力量一定很大。他说你权衡之下,两害相权取其轻,你还是应该立法。他说“事成而有害,权其害而功多,则为之。”他说你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你做刑法之事残忍、凶暴。反对的人很多,副作用也很大,但是相比较一下收益更高,你就敢于下手。他说“无难之法,无害之功,天下无有也。”他说想不遇见困难就立法,不遇见麻烦就推行法术,天下没有这样的好事。他给君王说的很清楚,连你思维权衡这个问题,他都事先给你权衡好,直接交代答案。


韩非子在《制分篇》中他讲,他说“至治之国,善以止奸为务。其然则去微奸之道奈何?其务令之相规其情者也什么意思呢?他说你治理一个国家,社会上臣属中发生微小而普遍的违法奸情,你怎么会知道呢?他说你只有一种办法,就是纠私连坐制度,就是让他们让底下的人互相窥探,互相告密,建立特务告密制度,你才能够抚平社会乃至下属的普遍违法奸情。


他在《人主篇》中讲,他说“虎豹之所以能胜人,执百兽者,以其爪牙也。”。他说虎豹,为什么人都不是他的对手,而且能做百兽之王,是因为它有尖牙利爪。他说“当使虎豹失其爪牙,则人必制之矣。”如果虎豹的牙被拔掉,爪子被削掉,虎豹的威风马上就没有了,人也就可以制服虎豹了。


他然后接着讲,他说“今势重者,人主之爪牙也,君人而失其爪牙,虎豹之类也。”他说对于君王,谁是你的爪和牙?那就是你的重臣。如果你不好好利用心黑手辣的人做你的重臣,你就相当于虎豹失去了爪牙。大家注意韩非子这段话的意思,他主张君王使用酷吏。


大家知道中国历代君王都使用酷吏,比如武则天使用来俊臣,这是著名的酷吏的故事。“请君入瓮”这样的典故就来自于武则天酷吏的这么一个故事。其实不仅是武则天,中国历代君王都用酷吏,因为酷吏就是他的爪牙。直到毛泽东。谁是毛泽东的酷吏?康生。当年延安整风的时候,康生看毛泽东的眼色,看谁不顺眼,立即罗织罪名,直到文化革命,康生一直如此。所以康生是毛泽东身边难得善终的高官。


韩非子在《外右上篇》中又讲,他说“明主之牧臣也,说在畜乌。”什么意思?他说明主驾驭大臣,放牧大臣,就像猎人训练猎鹰一样。他然后讲,他说“驯乌者断其下翎,则必恃人而食,焉得不驯乎?”什么意思呢?大家知道猎人训练猎鹰怎么训练?他在野外打掉老鹰,活捉一只雏鹰、小鹰回来然后拔掉它翅膀上的翎毛,让它飞不起来,然后靠人工饲养喂食它,直到它完全习惯于人的思维。在这期间它羽翼慢慢丰满,然后让它捕捉猎物,比如捉野兔。猎人放出猎鹰,以前拿一个细绳子把猎鹰脖子扎起来,使得它不能有吞咽活动,然后猎鹰捉住野兔,只能奉献到主人那里。然后主人松开脖子上的绳子,喂食它。


他说君王驾驭大臣,就要像猎人驾驭猎鹰一样,他在很细的细节上教君王怎样管制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