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王东岳:韩非子为什么与儒家为敌?
韩非子死后,后人把韩非子的法论文章,总共十余万字,截成五十五篇文论,分为二十卷最终出版,这就是《韩非子》这本书。
《韩非子》这本书,可谓文采飞扬,它表达着中国先秦诸子百家的最高学术水平。韩非子的法论文章里充斥着大量的寓言典故,你如果不仔细搜索,你很难搞清楚韩非子法论的中心思想脉络。
我们今天讲韩非子主要依据郭沫若《十批判书》中对法家的评论。我对郭沫若简单说两句。郭沫若这个人年轻的时候,可谓才气横溢。在建国以前,他在史学、文学、戏剧、甲骨文等等方面都有很多重要的研究,达到相当的高度。建国以后,骤然间变得十分猥琐,全成御用文人,形态令人作呕。这个话题我们不再多说。
我们下面进入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对法家学说整理的状态,做一个法家基本思想脉络的讲述。韩非子在《定法篇》中自诩,就是在自夸,他说“申子未尽于术,商鞅未尽于法。”他的意思是,申不害把权术这个东西还没有玩到极致,商鞅把法这个东西也还没有做到深处。
韩非子他的基本思想特征有四项:第一,屈老,也就是歪曲老子。大家知道老子的道论,认为道是万物演化的根据。韩非子把老子的道说成是法,认为法术就是天道。他讲“道无双,故曰一。是故明君贵独道之容。”他这里讲的“道”已经不是老子所讲的“道”,而是法术之“道”。而且他明确的批评老子,因为老子讲恬淡,讲恍惚,他说要“淡泊处之,顺乎自然”,他说用五官、用一般的感知方式不能感知到恍恍惚惚。
韩非子说“恬淡,无用之教也;恍惚,无法之言也。”强调他对老子“道”的歪曲,一定要重新整顿整个道论的基本内涵和外部形态。
韩非子学说的第二个特点叫非儒,就是全面反对儒家学说。说起来韩非子本人师大儒荀子的弟子,他是儒家出身,是儒家后学,可是他却主张恃术而不恃信。就是你要依靠权术,而不能依靠仁义礼智信。主张尚法而不尚贤,就是你要崇尚法术而不能崇尚贤良。他以虎豹喻人君,以雏乌比喻臣。
他有一篇文章很有名叫《八奸》,他在《八奸篇》中有这样一段话,他说“一曰同床,二曰在旁,三曰父兄……”也就是他在这篇文章里列出了八种威胁君王的奸情。第一叫同床,也就是跟君王睡在同一个床上的君王的妻子和儿子。他说这是对君王第一大威胁。他说“二曰在旁”,所谓“在旁”就是君王的重臣。古代君王的重臣,其实都是君王的血亲。“三曰父兄”就是第三对君王构成危害的就是君王的父亲和兄弟。
韩非子这样讲,讲的是非常对的。大家回忆一下,我昨天在孔子课中讲春秋时代二百五十五年间发生四十三起弑君事件,其中百分之七八十以上都是这三类人做的。所以可谓韩非子眼光毒辣。
韩非子第三个特点叫篡墨,也就是篡改墨家学说本意,以为他的法术制论服务。说起来墨家是代表下层手工业者的利益发言,但是墨家却同时主张明君独裁。这个话题我们在讲诸子百家辑要的时候再详细展开。
韩非子就借助墨家的这些观点,尚同观,然后提出进一步的纵深讨论,他在《定法篇》中讲,说“以一国目视”、“以一国耳听”,就是一个国家只长一个脑袋,这就是君王,一切由君王独断。所以中国后来有“墨法之学”的称号,“墨”就指墨家,“法”就指法家,所谓“墨法之学”,就是法家之学。都是从这儿来的。
韩非子学说的第四个特点就是批荀。说起来荀子就是韩非子的老师。可由于我前面讲过,荀况一方面主张仁义礼智信,一方面主张严刑峻法,因此韩非子批评他的老师,说他的学说是“愚诬之学”、“杂反之词”。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韩非子的法论精神彻底到何等程度。
我们下面略微看一些韩非子的原文,梳理一下韩非子法论的主线。
韩非子在《外左上篇》中讲,他说“夫慕仁义而弱乱者,三晋也。不慕而治强者,秦也。然而未帝者,治未毕也。”他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他说你看,凡是坚持仁义礼智信的中原文明各国,全都处在弱乱状态。他说不相信不羡慕孔子仁义礼智信的秦国,它就很强大。然后又问,他说那么秦国为什么还没有统一天下,没有称帝?“然而未帝者。”他的答案是“治未毕也”。就是秦国的法术还没有执行到尽头。大家注意,这个时候商鞅变法已经发展了六代君王,韩非子仍然批评秦国的法术执行还不够深彻。
韩非子在《奸劫弑君》篇中说一句话,他说“圣人之治国也,固有使人不得不爱我之道,而不持人之以爱为我也。”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他说最英明的君王治理国家,绝不能让人民爱戴他,而一定要让人民不敢不爱戴他。
大家注意这里面的区别,就是他认为绝不能实行仁政,他说暴力和残忍才是权力和管理的唯一资源。这是韩非子法论里非常重要的一条。
韩非子在《八说篇》中说,“有道之方,不求清洁之吏,而务必知之术也。”他的意思是说,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方法,不是使用廉洁的官员,而是要使用懂法术的官员。由于韩非子排斥用清洁之吏,所以在中国历史上,贪官政治就成为中国的政治传统。
所以大家不要认为中国现在才有贪官、民国时候才有贪官,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史,就是两千多年的中国贪官史。所以中国自古就有“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
我们讲一个故事,南北朝时期,西魏创始人宇文泰打下天下,于是他就约见一个当时的重要文人叫苏绰。他问苏绰,我打了天下怎样治天下?苏绰给他两个字“具官”,他问“如何具官?”当然后面这些部分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有可能是后人的杜撰。但这个杜撰很能够说明中国贪官政治的特点,苏绰说用贪官,宇文泰大为不解,说为什么用贪官?
苏绰告诉他,用贪官你能得到三项好处。第一,他是贪官,跟着你能收获巨大利益,因此他一定最忠诚于你。第二,因为他是贪官,你手里就有他的把柄,所以你最好管理他,他稍不规矩,你恐吓一下他就变乖了。第三,你还应该动辄杀两个贪官。这样万民欢呼:君主英明。
大家看,中国自古以来的治贪政治不就是这一套东西吗?而这些东西都是韩非子法术的产物,韩非子在《备内篇》中他讲一段话,他说“为人主而大信其子,则奸臣得乘于子以成其私。”
他后面还列举一些典故来证明,我们不讲故事。他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他说做为人君者,你绝不能太相信自己的儿子。因为你如果太相信自己的儿子,在太子周边就会聚集某种力量,从而最终对你构成威胁。他又讲,他说“为人主而大信其妻,则奸臣得乘于妻以成其私。”他说,作为君王的人,你也不能太爱自己的老婆,你如果太爱王后,太信王后,在王后周边就会形成一种势力最终对你构成威胁,他甚至做一个证明,证明对君王构成最大威胁的就是同床的王后。
你看他怎么证明?他说,“丈夫年五十而好色未解也,妇人年三十而美色衰矣。以衰美之妇人事好色之丈夫,则身见疏贱,而子疑不为后。”这段话什么意思呢?他说一个男人到五十岁还来劲着,但一个女人到三十岁已经没有颜色了。我们今天看一个女人三十岁还正年轻美貌着,可是你要知道,古代人们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九岁,女孩十四五岁就结婚,三十岁已经徐娘半老了。他说,因此君王在王后人老珠黄以后,就会贪恋其他女色,最终使王后本人被打入冷宫,以至于王后跟君王的儿子都不能继承王位。这是他后面那段话的意思。
他然后讲,他说“唯母为后而子为主,则令无不行,禁无不止,男女之乐不减于先君。”他说什么呢?他说只有让王后变成母后,也就是变成太后,然后让王后跟君王的儿子——太子坐上君王,这样往后才能确保自己有权势。他说虽然这个时候王后没有了自己的丈夫,但是她的男女之乐都不减于先君,她怎么解决自己的性饥渴问题?找男妓,找面首,就像武则天那样。他可真为王后想得周到。
他然后接着讲,他说“此鸩毒扼昧之所以用也。”他说君王你小心,这就是王后特别想杀你的原因,他连杀的方法都给你列出来。第一,鸩毒,就是悄悄在君王的饭里下毒,毒死君王。第二,扼昧。趁君王睡着了,拿枕头捂死他。
第一次看到很有意思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