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的中西哲学启蒙课MP3音频全集

我们下面从更直观的角度,再来对它作以剖析。


第一,对外兼并战争不断,而且越来越血腥。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大家要知道人类在文明化以前是从来没有战争的,所有动物是从来没有战争的。动物之间发生同种斗争,一般仅出现在发情期,雄性动物争夺雌性生殖资源,它是个体化的斗争,绝不会形成集团化的战争。而且所有动物发生种内的这种斗争,它一定是点到为止的。


比如雄性动物争夺雌性资源,一旦一方战败,另一方基本上绝不追击,更不会置对方于死命。所以在所有动物中,它的个体性争斗是非常有限度的。唯独人类文明化以后,开始出现集团化内部的残忍杀斗。


大家注意这个文明化的内部战争的发生,同种之间大规模自相残杀是随着文明的发展而不断激烈化、暴烈化的。早期氏族部落后期开始出现战争,打一次仗死几个人几十个人就是不得了的事件。因为早期史族部落的每一个社会群团,也不过就几十个人,顶多上百个人。


但是随后就出现部族战争,比如黄帝、炎帝、蚩尤,三大部族打成一片,这就是中国古代黄帝、炎帝、蚩尤战争的描述。随后商灭掉夏,周灭掉商,然后一百八十多个封国互相开始兼并。


要知道在春秋时代,打仗一次死几百人就算大战争,史书上就加以血腥的描述。春秋时代打仗都是讲理智的,《左传》记载,说“不重伤,不擒二毛……不鼓不成列。”这段话什么意思?


它说春秋时代打仗,如果把敌军打败了绝不追击,这叫“不重伤”,不造成第二次伤害。所谓“不擒二毛”,就是对方头上长着白头发和黑头发的老年人不做俘虏。所谓“不鼓不成列”,古代打仗敲鼓是进攻,鸣锣是收兵,对方战斗集团没有形成阵列,绝不偷袭敌军,叫“不鼓不成列”。所以春秋时代从来打仗不用狡诈之术。


尽管《孙子兵法》发生在春秋末期,但它真正得到大规模使用是在战国时代以后。因此春秋时代的战争烈度非常之低,相对于战国而言。而到战国时代,打一仗死七千人六万人,史书记载不绝,仅是秦赵长平之战,秦国战将白起一次活埋赵军俘虏就达四十万人以上。


到此还没有结束。直到上个世纪,人类已经高度文明,居然发生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直接死亡人数一千二百万以上,仅是德法边境一个小小的凡尔登——一个小镇,机枪火炮之下,就让欧洲青年抛尸100万具以上。紧接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直接死亡人数五千万人以上,间接死亡人数2.5个亿,这就是人类文明的状态。我就很奇怪了,我们人类总是把人群中最坏的分子,说他有兽性。这简直是对兽性的污蔑。


要知道应该把野兽中最坏的那个分子说它有人性才对。我们可以看到文明的过程就是人性不断败坏的过程,而且就是人类自相残杀,烈度越来越高的进程。


我们再看,第二,对内政变不断发生,却自上而下层层糜烂。什么意思呢?


我前面讲封建时代行将结束,封建结构松弛,周天子权威沦落。到此并没有结束。紧接着架空了周天子的各诸侯国君,又被他的重臣所架空。


比如我前面提到晋国国君被韩、赵、魏三家架空,比如孔子所在国鲁国国君被三桓架空,哪三桓?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到此还没有结束。那些架空了国君的重臣,竟然又被他的家奴所架空。大家读《论语》,不断见到两个人的名字,一个叫阳虎,也叫阳货,一个叫公山不狃。这两个人是谁呢?是架空了鲁国国君三桓之首季孙氏的家臣,他们又把季孙氏架空。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封建社会到先秦时代春秋末期,它已经糜烂到何等程度。一个政治制度,一个社会结构,如果它上层摇荡,随之感染下层,整个社会层层糜烂,到基层政府机构都糜烂,标志着一个政治结构行将结束,标志着一个社会政治形态行将发生改变。


周代稳定的封建制度,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大型最稳定的社会制度。到春秋时代也不过建立四五百年就已经出现剧烈动荡,它标志着社会结构稳定度在快速的下降。


第三,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大家注意,我说的这八个字是中国古人对人类道德趋势的描述。我们今天都认为人类文明程度越高,他的道德水准就一定越高。


可这个讲法和古人的说法完全相反。古人讲“世风日下”,是说人类的道德水准是一路降低的。谁说的对呢?古人说的对。大家知道人类在远古时代,从来没有法律这个东西,没有严刑峻法,那个时代叫以德治国。


要知道法治社会只产生了三千年左右,人类存在上百万年,或者说氏族社会存在上百万年,人类从来不用法制来管理人类,不用暴力的严刑峻法来管理人类。他用什么?用柔和的弥散性的道德体系,维持社会稳定,它表明什么?表明人类社会文明程度越低,社会稳定度越高,社会柔和度越高,社会暴力层面的显现度越低。


大家看孔子说过一段话,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他说如果你用政治和刑罚的方式来管理社会,人们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就不碰触法律,这叫“民免”,免除法律的制裁。


但是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事情,再缺德人们都敢干,这叫“民免而无耻”。我们今天就是“民免而无耻”的时代。孔子又讲,“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就是你以德治国,以礼治国,而不是依法治国。那么“有耻且格”,就是人们都有羞耻心,都不会做败德的事情,于是整个天下井井有条,格格有序,这叫“有耻且格”。他在讲什么?孔子在讲法治社会的出现是人类道德崩坏的产物。孔子用词叫“礼坏乐崩”。


所以我建议大家千万不要赞美法治社会,因为法治社会是人类道德沦丧的产物,是道德纽带已经不足以维系社会稳定,人们不得不用暴力的方式管控人类的一个进步现象。


如果我这样讲还不足以说服大家,我建议大家做一次驴友。要知道过去那些驴友扛着大包进深山老林里去旅游,他如果走累了、走渴了、走饿了,他让当地山民给他煮一碗水,做一碗饭,当地人会拿最好的东西招待他,他过后要给他们付钱,当地人是不好意思收的。随着文明之风刮入偏僻之地,他们全变成农家乐了。他巴不得把你口袋里的钱掏空,尽管他是合法的。


我在讲什么?我在讲人类的道德随着文明程度的发展一定是趋向于崩坏的,人类的淳朴性一定随着文明的发展而逐步消失。


为什么?因为社会生活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狡诈,越来越败坏。以纯朴守德之心维系生存已经不可能了。它标志着文明进程,就是人性败坏的进程。


我们再看第四条,叫每有进步都伴之于社会的动荡化和民生的紧张化。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我们一般人认为社会文明程度越高,社会就越稳定。可实际上我前面讲老子课的时候就讲过,社会越进步越发展,社会的稳定度一定越丢失。我前面在老子课上讲过,人类在非农业文明,也就是采猎生存阶段,稳定生存上百万年,农业文明持续一万年,工商业文明仅数百年三四百年,今天正在被信息文明或者生物文明取代。


从微观上看,社会结构的稳定度也在不断降低。我举个例子,比如2001年“911事件”,恐怖分子只不过炸掉了三座大楼,整个国际政治动荡十余年。到今天反恐战争还没有结束。要是在远古时代,你一次毁掉或者烧掉几百座房屋或者宫殿,你对整个地球人类的生存有什么影响?什么影响都没有。


所以我们会发现人类文明程度越高,社会的稳定度就越低,动荡度就越高。我再举例子,今天生活在城镇的人,甚至生活在农村的人,如果断水断电,你马上就会成热锅上的蚂蚁,正常生活根本无法维系。


可在远古时代,人类没有电,所有人都沿河而居,也永远不会断水。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生活越复杂,文明度越高,社会生活的动荡度越高,社会生活的脆弱性越高。


不仅如此,我们还会发现我们社会生活的紧张度也在不断提高。大家首先要知道人类农业文明一年只忙一两个月,因为古代黄河流域一年只种一季庄稼,它只有在播种期和收获期这两个月是农忙时间,其他一年十个月基本上都是农闲时间。因此古人过年过四十五天,而今天你过年过春节只过六七天,平常所有的人,夫妇两个人每天上班,天天小跑着上班。


要知道古人一个男人在外面工作,也就是一个男人种田,种近百亩土地,粗放耕作,足以养活七八口人。大家知道古人没有避孕技术,结婚以后生孩子生十个八个孩子,就算活一半,四五个孩子。假设上面两个老人,一个男人养活七八口人根本不成问题。女人只是在家里不停地带孩子、管老人,就已经占据了她的全部时间。


所以一个人养活七八口人,那时候多生一个孩子叫多摆一双筷子而已,根本不构成任何负担。可是今天不但夫妇两个人整天奔忙,而且养一个孩子是中等收入家庭都难以承担的费用。


《华商报》统计,说现在把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养活到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你没有上百万元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我就很奇怪了,你说你今天物质生活丰富了,怎么叫丰富了?请注意,这不叫物质生活丰富了,这叫生存成本提高了。概念别搞错。


可能有人会说,古人没有汽车,没有电视,可你要知道你今天汽车是生活必需品,你没有汽车,你上班都上不了,甚至菜都买不回家。你说没有电视总该可以吧?是可以。可是你这个艰苦朴素的优良品种,一定会因为找不见老婆而断子绝孙。


所以我再强调一遍,这叫生活成本提高了,不叫物质生活丰富了。不仅如此,你今天的生存安全感还在一路丧失。我举一个例子,古人是物物交换,早期从来没有通胀,到后来重金属作为货币,即使在欠收年间粮食也不过涨价两三倍。可我们今天使用的钱是什么?纸币。是假钱,叫钞。这种东西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通货膨胀。它在正常年份每年通货膨胀2%到3%,也就是每十五年购买力下降一半,更重要的是它动辄发生恶性通货膨胀。


我举例子,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在魏玛共和国期间,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德国马克通货膨胀八万倍。1948年到1949年,民国政府行将崩溃,它的法币和金圆券在一年时间里通货膨胀三万倍,直到1991年前苏联解体,苏联卢布一夕之间通货膨胀一万两千倍,原来一卢布换三美元,短短几天时间变成四千卢布换一美元,我们就拿通货膨胀一万倍来计算,它是个什么含义:一个千万富翁一夜之间变成不到一千块钱的穷光蛋。这就是为什么今天即使是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他都没有安全感,他得拿自己的钱去干什么?去投资,投到汇率、房产、股市、期货。这些东西是什么?是一个每分每秒都在不断震荡的曲线。


请大家想想,你把你的身心抛洒在这条每分每秒都让你心惊肉跳的曲线上,你还有什么幸福可言?这就是为什么古人从来用不着编制幸福指数,人类一定是缺什么才喊什么。你今天是因为丢失了那个幸福感,处在极度的焦虑之中和不安定之中,因此你才得编制幸福指数。请大家注意听我在讲什么。


我在讲一个表面上是一个相反说法的,对文明的评价。现代人对文明进步给予高度评价,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他不知道古人的生活状态,生活安宁状态和生活幸福状态。要知道古人生活是非常悠闲的,是非常宁静的,是绝无处处时时处之焦虑的那种宁静。而悠闲是幸福三大基础的要素之一,你连悠闲都丢掉了,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今天的文明之所以我们人类给出误判,是因为文明已经长成一个枝繁叶茂的大树。今天的人讲文明,相当于盲人摸象,相当于一叶障目。什么意思?你指着文明大树的一枝一叶说这就叫文明,谁都看不清文明的全貌,因此才会对文明做出进步论的误判。


为什么古人对文明都是持批判态度的?从老子到孔子到佛陀,你仔细想想佛教讲什么?“戒、定、慧”它要解决什么?解决文明的纷扰。为什么古人对文明都是批判态度?是因为古人看待文明,文明才是一个小小的树苗,他能看清文明的全貌,并且能看清文明增长的趋势。因此他们眼睁睁地看着文明进步的过程,就是人性败坏和人类生活灾难化的进程。因此他们对文明大多取负面评价和警惕心态。


这就是先秦时代中国先贤们的基本社会观。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先秦时代的文化塑成,达成保守论的原因,我们有由此可以看出,先秦时代对中国文化基本思想格调的奠定作用和奠定有序状态。它标志着一些深刻的眼光存留在其中,它同时为中国后来两千多年的稳定生存奠定了全面基础。


这就是先秦时代的大背景状态。作为第一次社会大转型,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构造力所在,这就是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背景状态和文化生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