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的中西哲学启蒙课MP3音频全集

孔子十五岁而治于学。孔子到三十岁这一年,孔子自己表述叫“三十而立”。为什么是在他三十岁左右?季孙氏的家长当时叫季平子,认为孔子还有点小能耐,于是把孔子引为他的家臣。孔子最初给季平子做委吏,相当于一个管库房的小官,以后做乘田,也就是管牲口,相当于弼马温。再后来做过小司空,也就是管季家的工程。最终在不长时间里他就跟季平子失和,于是辞职,周游列国浪迹齐、宋、陈、蔡等国,最终返回鲁国。这是孔子第一次周游列国。


孔子最初被承认算得一个非凡的人才,是我们前面讲到三桓之一的孟孙氏,这时候出来了一个人物,叫孟僖子,民国时候有个著名学者叫闫若璩考证,这个孟僖子就是亚圣孟子的高祖,孟僖子就给他的儿子讲,说孔子这个人出身高贵,他一定不是平凡之辈。说我死了以后,你们一定要拜孔子为师。于是孟僖子的小儿子叫南宫敬叔,有学者认为他可能就是孔子七十二贤人的那个叫南宫容的弟子。


于是南宫敬叔就拜孔子为师,由于他出身高贵,于是引荐孔子跟当时的鲁国国君鲁昭公相识,并且建议鲁昭公由于孔子好周礼文化,建议鲁昭公派孔子到东周首都洛邑去考察礼文化。


于是鲁昭公给孔子赐一乘车,两匹马和一个驾车奴,由南宫敬叔陪伴在孔子三十四岁这一年来到洛邑,这就是《史记·老子传》中记录“孔子适周,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这段经历。据考察孔子当年从老子的洛邑那个地方,老子作为周王室图书馆资料管理员,获得诗、书,也就《诗经》、《尚书》和《礼经》这些文献作为他后来研究和教学的基本素材。


孔子被鲁昭公聘请,开始进入政界,他早期实际上是做祭司,也就是礼官和学官。所谓礼官,就是为鲁国国君操持礼仪活动。所谓学官就是要给鲁国国君宗室子弟办学。由于他的这个特殊的官方身份,因此他才能够整理典籍,研究鲁史,传习礼教,聚徒讲学,由此开始了他的讲学生涯。


所以大家注意,孔子的讲学生涯不是无端发生的。孔子三十五岁时鲁国发生内乱,也就是季平子和鲁昭公因为斗鸡的原因而发生争执。于是鲁昭公派军队攻打季孙氏,于是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桓联合起来,把鲁昭公打得大败,鲁昭公只好逃亡齐国。孔子后来就追随鲁昭公来到齐国,这是孔子第二次流亡。


孔子来到齐国,本来有被齐景公重用的可能,结果齐景公看上他,最终没有实现。鲁昭公最终死在齐国。孔子四十岁左右泱泱然返回鲁国,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有官方身份,但是却有了聚徒讲学的经历和经验,于是开始办学。这个时候他办学的方式叫“有教无类”,也就不仅是对贵族鲁国国君宗室办学,而且是对整个社会平民也办学,由此兴起孔子办学的格局。直到孔子五十到五十一岁期间,孔子被鲁定公重用,这就是孔子一生仅有的五年左右的为官过程的开始。


孔子给鲁定公请出来做官,是因为孔子办学形成了强大的势力。鲁昭公已经被三桓架空,希望借助孔子的学团力量,来平衡三桓对他的权力架空。而三桓这个时候又被他的家臣架空,也需要孔子的这股社会力量来平衡自己的权力。孔子由此走入鲁国官场。


据《史记》记载,孔子在鲁国为官,有记载的做了三件大事。第一叫“夹谷之会”,也就是齐国有一次和鲁国开盟会,齐国远比鲁国强大。齐君打算在这一次开盟会的时候,通过一个外族叫莱族小国的野蛮人,绑架鲁国国君。


孔子发现以后就据理力争,他说你们齐国曾经出过管仲,主张尊王攘夷,你今天反而用夷人来绑架鲁国国君,你也未免太丢你们齐国人了。然后孔子在外交上最终跟齐国国君达成,你不要绑架鲁君,我们鲁国愿意附属于你齐国。如果你齐国将来派兵打仗,我们出兵三百乘追随。但有一个条件,得换回齐国曾经占据鲁国的一部分土地。这就是著名的“汶阳三田”。这是第一次事件。从这件事情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外交能力十分之强。


第二件事情叫“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大家知道,少正卯这个人是鲁国贵族出身,也在鲁国做官。这个人能言会道,具有极高的感召力。然后也在外面办学,据说他办学的规模不亚于孔子,曾经导致孔门三盈三虚,就是曾经把孔子的学生三次吸引得、跑得精光。孔子借故在他做宰相的时候杀掉了少正卯,我们现在不知道情况是怎么回事。有学者认为,孔子公报私仇,杀掉少正卯,减低自己的教学竞争力量。


第三,叫“毁三都”。什么意思呢?就是当年的三桓,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他们各自有自己的城垣。按照周礼规定,大夫这一级他们的城墙不能超过三十雉,也就是他的城墙是非常小的。可是礼制早已紊乱,三桓建立的城池远比礼制规定的要高得多。于是孔子就要拆毁这个违反礼制的三桓之城池。他这样做为什么不被三桓所阻挡?是因为三桓里有两桓——季孙氏和叔孙氏的城垣已经被他们的家臣所占据,因此得到三桓中两桓的支持。


于是孔子就和三桓的家臣展开了一场破城的战争。这个战争曾经危及到鲁国国君鲁定公的安危,多亏孔子镇静指挥,调度有方,最终打败了家臣的反叛队伍。最终打赢了这一仗,保住了鲁定公的安全。但是他的毁三都的事情没有完成。因为孟孙氏没有家臣占据城垣的这件事情,因此这件事情半途而废,但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指挥战争的能力也相当杰出。


大家注意,从孔子的这些事来看,孔子这个人实际政治操作能力极强。中国古代文人特别看重你的实操能力,而不完全看重你的学术能力。要知道孔子在社会政治实务上的能力远高于中国后来的著名文人,比如王阳明,比如清代的曾国藩,这两个人都只有打仗很英明的特征和故事。而孔子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处处表达出长处。所以大家注意,孔子在政治实务上是一个高手,这是孔子后来被中国文人士大夫奉为导师的重要原因。


孔子后来威望日高,震动四方,以至于齐国有不安全感。于是齐国就收买鲁定公,给鲁定公送美女八十,骏马一百二十匹,要求鲁定公辞退孔子,再加上孔子对鲁定公也管理极严。大家知道孔子有四句话很有名,叫“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搞得鲁定公左右不舒服。再加上这个时候三桓的家臣已经被平定,三桓也已经不需要孔子的这股政治势力,于是孔子在政坛上失势。


孔子当年进入鲁国政坛,都不得不巴结三桓,比如他把自己著名弟子子路派到季孙氏家里做家臣,结果到这个时候,也就是鲁定公十二年鲁国举行春社大祭,这是国家大事。大家知道《左传》上记录“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是国家最大的事只有两件,一个是祭祀,这叫意识形态活动;一个就是军事,这叫戎。春社大祭这样的祭祀活动,意识形态活动不邀请孔子,春社大祭以后,大家要分掉这个祭祀供奉的胙肉也不分给孔子。


孔子很知趣,知道他已经不被当权者所欣赏,于是辞官,从此带领他最著名的弟子颜回、子路、子贡、冉有、子由等,开始周游列国十三年。由于孔子这个时候已经威名天下,因此孔子是希望借助他的这个名声去说服各诸侯国君,实现他自己的政治抱负,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周游列国十三年以后,孔子大约已经六十八岁,才被请回鲁国。这个时候,鲁国的主政者,是季孙氏家族后面继承者季康子。季康子最初并不敢请孔子回来,因为担心孔子威望太高,有碍于他实施国政。


首先把孔子的两个弟子,一个叫冉求,一个叫樊须请回鲁国。结果这个时候齐国进攻鲁国,在冉求、樊须的帮助下,鲁国打败齐国,而冉求反复请求季康子请回孔子。说孔子是我的老师,你如果欣赏我的才能,那你就更应该知道我老师的才能远在我之上。季康子不得不以国师身份把孔子请回鲁国。孔子回到鲁国以后,由于他的学生冉求跟季康子沆瀣一气,想要提高民间税赋的这个税赋量,被孔子反对。


结果冉求就来说服孔子,孔子原话叫“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问焉!”就是周公的礼制在,你要增加税赋,你看周礼制就行,何必跑来问我?然后他给他的弟子讲,他说“非吾徒也”,他说冉求已经不是我的弟子了。“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说大家可以敲着鼓攻击他,因为他已经败坏了我的思想。


随后在鲁哀公十四年到十五年之间,孔子的弟子颜回、宰我、子路以及孔子的儿子孔鲤相继逝世,这给孔子造成严重的损害。孔子随后一年在鲁哀公十六年,七十二三岁左右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