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的中西哲学启蒙课MP3音频全集

我们看他几个寓言。


庄子讲一个寓言叫鞭敲骷髅,他说他有一次在一个树底下睡着了,梦见自己在外面游玩的时候,看见了一个骷髅,一个人的脑袋的骨头,于是他就拿鞭子敲这个骷髅,问这个骷髅,说你怎么这么倒霉,躺在这儿干什么?结果这个骷髅给他回话了,这个骷髅说,我早年遇见了什么事儿,所以现在成这样子了。庄子就说,那我现在请神把你复活如何,这骷髅说你可千万不敢。我现在这个状态好的很,人生才真是苦难,根本不如我这骷髅。


庄子讲这段语言是在讲什么?文明是一场灾难,文明是人性的扭曲和折磨。反文明意绪继续体现。


庄子又讲一个寓言叫盗亦有道,就是强盗都是有道的。大家知道春秋时候在中国历史上传说有一个大强盗叫跖,史称盗跖。


庄子讲盗跖这个人带领自己这一群强盗抢人。盗跖给他的强盗底下的喽罗们说,说强盗也是讲仁义礼智信的,也是有讲究道的。他说什么叫圣?凭空我就知道你有没有财物,这叫圣。他说什么叫智?可行否。就这个时候去抢,能不能成功,他说能够做出这个判断的叫智。什么叫勇?第一个冲进去抢东西的人叫勇。什么叫义,最后一个逃出来的叫义。什么叫仁,抢了东西大家公平分配叫仁。他这段话盗亦有道,讲什么?他说强盗也是讲文明的。所以当你这种文明社会的种种道德编出来的种种仁义礼智这些东西来糊弄人的时候,其实你不过是另一种强盗而已,或者你至少是培植另一类强盗而已。


所以他这个故事寓言其实仍然是在嘲讽文明社会的种种作为和文明社会的种种文化。


庄子又讲了两个很奇怪的很悖反的典故。


他说一个木匠领着他的徒弟,出去看见一棵树,长得很乱,不成材,结果这个树就不会被木匠伐掉,这叫曲木长生。说你千万不敢长成栋梁之材,你长成栋梁之材就被别人伐掉,为他人所用。所以现在家长们拼命想把孩子培养成栋梁之材,恐怕是一个很麻烦的局面。


但是庄子接着又讲一个故事,叫鸣鹅不杀。他说有一次一个客人到主人家去做客,结果看到主人要杀鹅款待客人,结果专门找那个不鸣叫的那个鹅杀掉。为什么?因为那个能鸣叫的鹅可以替主人看家。这个故事跟那个曲木长生刚好相反。曲木长生是越没有用处的木材越活得好。而到鹅这儿,有本事的鹅就能活,没本事的鹅就得被杀。


庄子讲这两个典故在同一个段落里,他想说明什么?他想说明文明社会中的人生非常诡谲,你无论如何都琢磨不透,你只能在里面等着倒霉。所以他的反文明意绪以非常有趣的方式,在给你宣讲,娓娓道来发人深省。


然后庄子又讲一段话,他说一个人在太阳光底下跑动,发现自己后面老有一个自己的黑影子追着自己,于是他只好越跑越快,想摆脱自己的影子,结果他发现影子也越跑越快。


于是庄子哀叹道,人类怎么这么愚蠢?“处阴以修影,处静以息迹”,他说你到了没有太阳光的那个树荫下面,影子就消失了。他说你停下来别动了,那个影子就不追你了。


大家注意他在讲什么?文明社会拼命发展和前进,然后造成重大的阴影跟随在后面,造成人类文明越发展越危机。人类不断地想摆脱人类文明缔造的麻烦和危机,摆脱的方式却是用进步论的方式摆脱,想越跑越快,甩掉阴影。殊不知你跑得越快,你的影子也跑得越快。所以庄子嘲笑人类文明。


当你缔造麻烦的时候,你处理的方式恰恰是让麻烦把你追得越来越紧的那个方式来处理,这就是文明的运行状态,可谓意涵深远。


庄子这个人文采飞扬。大家听一下庄子的一段话,“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什么意思?他说你跟井底之蛙,永远不要跟它谈海。为什么?“拘于虚也”。“虚”这个字在中国古代就是空间的意思,它被自己的空间所限定,所以井里面的青蛙永远不知道海是什么样子。这就是我们今天井底之蛙这个词汇成语的来源。


他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他说对于夏天才活的那个虫,你永远不要跟它谈冰,“笃于时也”,就是它被时间所限定。他说“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对于一般的文人,你不要跟他谈道,“束于教也。”他被自己原来受到的教育和浅薄的思想观念所束缚,他永远不知道大于日常常识的那个天道运行和终极追问究竟是什么。所以你跟一般的文人不要谈道。“曲士不可以语道者。”请大家牢牢记住人类文化人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庄子所说的“曲士”。你永远不要跟他们谈世界的终极问题和根本道理。你谈他会说你是疯子,他会说你是邪教,他会说你是异端邪说。所以真正深知天道者,绝不与人争论,更不去说服他人,任由别人攻击之。


庄子的学说处处表达出哲理,但是庄子绝不深究哲理。


比如庄子跟惠子曾经在秋水篇中谈到鱼之乐的问题,庄子说站在濠梁之上,就是濠水的桥梁之上。庄子观鱼说“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说鱼很自在很快乐,因为它出游从容,惠子就说了一段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还是不快乐?这话问得很好。庄子回答更为巧妙。庄子对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非常机智。


大家注意,我曾经用过的一个笔名叫子非鱼,就从这来的。这实际上涉及重大哲学问题,涉及非常复杂的哲学上的认识论问题探讨。关于这个问题,我在这里不再伸展。大家找我《知鱼之乐》那本书,《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那篇文章读一读。虽然我讲得很浅,只讲了一个入门,但它表达了非常深刻的哲学追问,但庄子到此为止。


它说明什么?说明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即使讨论追究终极问题,也缺乏逻辑功力。因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素质是散点式讨论问题,所以即使以老庄之道,承载自己学说和思想的庄子,最终在他的哲学式的议论中,也只表达为非哲学的畸变系统和玄学系统。在更大程度上是文学寓言系统。


下面我们简单对道家后学做一个评价,我用最简单的方式说,老子思想是中国先秦思想的最高端和源头,讨论了中国最具哲学性的问题的起点,但没有纵深,而且留下了诸多矛盾和麻烦。


先秦的道家,也就是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跟老子的道论有很大区别。老子的《道德经》追问的是哲学终极问题,道家讨论的问题是跟儒家对立的一个争论学派,而且以寓言故事的方式,以文学的方式展现,从而使得它的哲思纵深没有发生。


两汉黄老之学,就是把黄帝和老子并在一起,于是把老子学说降格为实用之学和政治秩序。这是中国哲学思境悟思之学的一次严重堕落和伤害。


魏晋玄学它实际上只不过是当时社会混乱,名教之学儒学变成一种溃散之局。于是当时的文人拿三玄包括老庄之学做成玄学,跟它游玩。而战国时代的道家,也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玩世不恭的文学寓言故事,失掉了当年老子追问宇宙终极的那个思脉。到东汉末年出现道教,我们后面讲佛教的时候会谈到,任何宗教都有两极,一方面无限拔高,使之神圣化,一方面无限降低,使之庸俗化,它才能进入大众的信仰领域。因此中国道教最终的发生更进一步背离了老子道论的深邃感。因此中国的道家后学,老子后学跟我今天早上讲过的儒家后学,同样一脉走向逐步堕落和视为庸俗的方向。


请大家注意,为什么中国文化一路下坠?国学最高端全发生在先秦时代,也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此后2000年没有任何重大建树,只有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不但没有建树,不管儒家后学、道家后学一脉流变,都是越来越往低端下流。而西方文化,中世纪黑暗的1500年,它确实也是一次大堕落,但随后通过文艺复兴逐步增长出现代文明,这里跟文化本身的命运无关,跟人类文明的命运有关。人类文明没有选择,农业文明前面只有一条路可走,工商业文明。


我前面讲过,农业文明是限局域获得资源,工商业文明是跨局域获得资源。我们今天的信息文明是超时空获得资源,也就是说人类文明是一脉发展的,没有选择。因此农业文明你要固守它,你就只好一路下降。你除非找农工商业文明这个方向,你才能一路上升,我再说一遍。这里面没有褒贬之意,没有谁比谁好,谁比谁坏这个问题。严格讲来,越进步的文明戕害性越大。因此我绝不是在表彰工商业文明。我只是想再讲一遍。文明没有选择,在这个没有选择的进化之途上,如果你是一个固守原本状态的文化,你就一定趋向于堕落。


如果你是追逐前沿的那个演化方向的文化,你就一定表现出张扬开展之势。尽管这个张扬开展的势头和趋势和方向,哪怕它是灾难性的,也无可奈何,仅此而已。好,我们关于道家后学就讲到这。我们下面讲名家和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