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王东岳:法家代表人物——李悝与吴起
法家虽然在春秋末期兴起,但法家作为一个政治实操体系,真正落实在社会管理中是到战国时代才真正规模化推行。大家知道,所谓“战国时代”是指架空了晋国国君的韩、赵、魏三家最终瓜分了晋国,然后成立韩、赵、魏三国,并在公元前403年被当时的周天子确认。以此划线,战国时代来临。
姓魏的这个魏国,因此是战国时代的一个新生国家。
它的第一任国君叫魏斯,也就是著名的魏文侯。他启用了一个重要法家人物作为他的重臣,这就是李悝。史书上有时候也把它写成李克。李悝和魏斯,据有关史书记载,他们都是子夏西河学派的弟子。大家注意,子夏是孔子的学生,孔子逝世以后,子夏建立西河学派。子夏的西河学派最早表达出孔子“仁、义、礼、智、信”礼制思想中展露法制思想的萌芽,就在子夏西河学派中发生。它最终成熟壮大在荀子学说之中。
李悝因此成为中国战国时代例行法家操作和法家理论建设的第一人。由于李悝重农刑法、奖励耕战,导致魏国在战国初期成为所有国家中最雄强的一国。李悝在魏国最早变法,著作有《法经》,是第一部以著作形式,有理论框架和详细条目的法论著作。这个《法经》后来遗散,我们现在对《法经》的了解,只能通过《商君书》和韩非子的法论文章略有了解。
李悝最早在魏国变法,他实行了这样一些政策,首先叫“尽地利,善平籴”。什么意思呢?就是大力推动农业发展,采取重农主义政策,鼓励开垦荒地,鼓励精耕细作,这叫“尽地利”。
所谓“善平籴”,中国古代有两个词,一个叫“籴”,一个叫“粜”。什么叫“籴粜”?就是法家实行保护农业的政策,在丰年粮食价格下降,以平价购入谓之“籴”,在歉收年节粮食价格暴涨,以平价售出谓之“粜”。最早建立这种平抑农业生产波动的政策,就是李悝。有效的保护了农业生产体系。然后他建立赏罚分明的制度、法律:废世卿世禄制而选贤任能。我前面讲过,人类早年都是世袭制,只有贵族能够参与社会管理,能够做官。
李悝最早在魏国,就废掉世袭制,选贤任能,按能力选用人才。这使得魏国骤然强大,李悝当年采取了相当多的具体办法,我们在这里没有时间做详细介绍。我只举一个例子,大家看看他做到何等的细节。
他有这样一个奇怪的规定,凡是在诉讼场上,被告原告的官司纠缠不清,怎么办?双方举行射箭比赛,谁箭射赢了,官司谁赢。他在干什么?鼓励民间训练兵战。由于这个原因,因此魏国在战国初期是整个中原各诸侯国,尤其是所谓七雄之中,其实是最强大的国家。
李悝为相期间,重用了另一个重要人物,这就是吴起。我们一说起吴起来,大家首先会想到他是一个兵家人物。其实吴起是一个重要的法家人物。我们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吴起。
吴起,原本是卫国人。吴起在卫国由于杀人而逃亡,逃亡到鲁国,吴起这个人。非常喜欢兵论。他到鲁国以后,就被鲁国国君看重,想用他为将军。结果鲁国有大臣提出说,吴起的妻子是我们的最重要敌国——齐国人。因此任用为吴起做鲁国将军有危险,吴起居然回家杀掉他的妻子,从而最终获得鲁军将军任命。
这就是著名的“杀妻求将”的典故。吴起当年在鲁国率领残弱的鲁国部队打败过齐国的进攻,标志着他的兵战能力极强。因此直到今天,中国古史上,只要你见到“孙吴之学”,“孙”就指孙子,“吴”就指吴起,“孙吴之学”就指兵家之学。
由于鲁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吴起杀妻求将这件事情是一个太败德的事情,因此他最终在鲁国待不住,又流亡到魏国,被李悝所重用。吴起和李悝一起在魏国建立了最早的魏武卒选拔制度,就是魏国军队的选拔和培训制度,建立了起强大的军事机器。
吴起这个人,用兵极具谋略,而且爱兵如子。吴起率兵打仗期间,天下无敌。他进攻秦国,秦国根本不是对手。当年的秦国根本无法应付吴起的魏国军队。吴起带领魏国军队打掉秦国函谷关,接着打掉潼关,一路进军到关中平原,然后割出整个西河之地归魏国所有。这就是魏国著名的西河郡。这个西河郡直到商鞅变法九年到十年以后,秦国强盛,商鞅率军打败魏军,西河郡重新收回。然后当年的秦孝公把其中商洛之地名义上分封给卫鞅,商鞅从此才叫商君。
可见吴起军事能力之强。吴起带兵身先士卒,爱兵如子,史书上有这样的记录,说吴起看到一个士兵受伤,伤口溃脓,于是俯身下去为这个伤兵吮脓,也就是用嘴吸脓。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见这件事情以后嚎啕大哭。于是有人就问他的母亲,说将军为你的儿子吮脓,你没有感激之情,反而嚎啕大哭,何故也?这位母亲说,儿子的父亲,我的丈夫当年就为吴起打仗,受伤以后吴起就为他吮脓,于是他从此不顾死活,为吴起卖命,最终丧命沙场。今天他又为我儿子吮脓,看来我儿命不久矣。
我们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吴起带兵的方略。吴起在魏国立有重要功劳。李悝逝世以后,吴起自认为他是有继承相位的资格的,结果不是他。下一任宰相田文。吴起为此还专门找过田文,有过一场争论,田文死后又不是吴起。
第三任魏国宰相,就是著名的公叔痤,公叔痤登上相位,心里多少有点不安,于是接受他的一个门客的建议。来到魏王面前,给魏王讲,说吴起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因为吴起不是姓魏的魏国人,说你如果要重用吴起,你就应该把自己的女儿公主嫁给吴起。如果吴起接受,那么就证明此人可用。如果吴起不受,就证明此人不可用。
大家知道这个时候由于吴起“杀妻求将”,当然是钻石级王老五,于是公叔痤就给魏王出了这么一个主意。他跟魏王谈完这件事情,回身就请吴起到他家做客。然后嘱咐他的夫人公然在宴席上羞辱他,公叔痤的夫人就是魏王的公主。所以她给吴起留下一个极坏的印象,说“公主骄横,不可为妻”,因此当魏王后来跟吴起谈要把公主嫁给吴起的时候,吴起断然拒绝。公叔痤就用这样卑鄙的方式,把吴起从魏国赶出去了。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件事情,魏国这个国家早期由于它是最雄强的国家,变法最早的国家,因此它对当时中原世界各国具有巨大的人才吸引力。因此当时魏国集中了大量的人才,包括后来的商鞅,张仪,范睢,这些人都是早期在魏国的,但最终都从魏国流失。魏国最终衰败跟它流失人才关系巨大。
吴起因此而流亡到楚国,被楚悼公重用,楚悼公是楚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明君。他到楚国最初担任楚国宛郡守,也就是一个郡的长官。一年后升任令尹,也就是楚国宰相。
然后吴起开始在楚国变法,大家注意这个时候吴起转化为法家政治人物,而不是兵家人物。他“明法审令”,也就是开始建立法制,“减爵禄”,也就是对原来的贵族开始压抑。因为如果要在一个国家行新法要变法,原有贵族集团一定是反抗的,一定是抵触的。因此吴起一定得消解原有贵族既得利益集团的势力。他怎么做呢?叫“三世还田”。就是贵族继承的土地只能继承三代,三代以后收归国有,从而削弱贵族的发展。再采取措施叫“卑大臣”,其中也就是对原有世袭贵族开始贬抑,并且把他们远迁到楚国边荒之地。
这个过程大家可以一听就明白。吴起的变法一定引起楚国贵族势力的强烈反感和抵制。然后“整吏治”,“塞私门”。也就是整理国家官治,选贤任能,不允许继承制、世袭制或者有私人授官的这样的情况发生,“罢无用,任贤能”选贤任能的策略贯彻,“励精耕,养军训”,像李悝一样在楚国发展农耕同时奖励兵战,用大量的财政盈余建立更大规模的军制。
大家要知道,楚国在长江中下流领域,它在春秋时代也算得大国,因为它的土地面积极大,在所有各诸侯国中可以说是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它很少真正成为一个强盛之国,在春秋时期和在战国初期,原因是我在前面讲过,自然物候条件太好的地方,不利于农业文明的发展。
因此楚国虽然地域广袤,但是人口偏少,基本上还是“不足治”的状态。因此国家动员力能力很差。吴起到楚国变法,使得楚国瞬间强盛。《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吴起变法仅一年余,它就强盛到这样的程度,司马迁原文记载,叫“南平北越,北并陈蔡”,就是往南灭掉了所谓“北越”,也就是岭南地区,包括中国最南部地区的大量的蛮族部落;往北进发兼并了陈国和蔡国。“却三晋,西伐秦”,打掉了魏国联盟军。同时向西讨伐秦国,“诸侯患楚之强”,可见当年的中原各国不得不对楚国刮目相看。
但是吴起的运气很不好,他在楚国变法不足六年,楚悼王突然暴病而亡,楚悼王一死,原有楚国贵族集团立即带兵反叛,杀入楚宫,乱箭射杀吴起。史书上记载,说吴起死后都能够消灭他的政敌,是指叛军杀入楚宫,吴起无处可逃,于是伏身在楚悼王的尸体上。也就是这个时候楚悼王刚一死亡,还没来得及入土安葬,叛军就已经杀进来了。于是楚军叛军的乱箭射来既射杀了吴起,乱箭也射到了楚悼王的尸体上。按当时的处律规定,伤及王身者卒,于是下一任楚王楚肃王,楚悼王的儿子,后来把这七十二家领导叛军的贵族全部斩灭。
这就是吴起死后都能够消灭政敌的故事。尽管如此,吴起在楚国的变法由此正告中断。说起来楚国,地大物产茂盛,如果变法成功,楚国是最有资格最终统一中国的国家。
大家要知道,法家学说虽然发生在中原文明五国,但是它真正能够落实,只能在相对落后的蛮族之国落实。因为它的法学太可酷了,做法太残忍了。中原文明五国根本无法立行。
当年如果吴起变法成功,他作为南蛮子,他可以把这个变法运动进行得十分深彻。吴起变法要比商鞅变法早,因此楚国的强盛也要比秦国来的早。如果吴起运气好,变法能够持续,那么楚国很有可能取代秦国而成为最早统一中国的诸侯国。
即便吴起变法失败,史书也有这样的记载,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说楚国哪怕只留下三户人家,最终灭掉秦国的也是楚国。事实证明,后来果然如此。大家知道,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反秦战争,秦朝最终被灭,被谁灭了?被楚人灭了。项羽、刘邦都是楚人。所以严格意义上讲,大汉王朝其实是楚人建立的王朝。
关于吴起我们就简单讲到这,我们下面重点讲商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