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的中西哲学启蒙课MP3音频全集

商鞅这个人变法很有特点,他有两个特点。第一,一心变法,不考虑个人安危。第二,不顾人事。大家知道一般的政治家首先是要能够长袖善舞,八面玲珑,首先要能够把人事摆平。可是商鞅不是这样,他一心一意变法。


我举个例子,商鞅变法早期,立即触犯贵族。由于秦孝公强压变法,贵族不敢明里反抗,于是撺掇秦孝公唯一的儿子太子秦驷,也就是后来的秦惠文王犯法。商鞅立即追究,太子年幼不受法制,于是立即追究太子傅和太子师。太傅,公子虔;太师,公孙贾。


大家要知道,这是极为重量级的人物,所谓公子虔,据说他是秦孝公的同父异母哥哥,是秦国贵族领袖兼全国军事首脑,让他做太子的老师。太子犯法,商鞅立即追究太子师、太子傅。公子虔不服,有相应的反抗动作,商鞅再追加刑罚,居然采用劓刑,就是割掉鼻子之刑。


大家想想,孝公绝不可能长命百岁,孝公一死一定是太子继位,而太子师、太子傅又是太子最亲近的人物。商鞅变法,动刑在太子(傅)和太子师的身上。


想想商鞅不是在绝自己的后路吗?这就是商鞅。他变法不顾人事。


不过我这样讲,大家千万不敢认为商鞅是一个鲁莽之徒。要知道民国时代最著名的学者梁启超曾经说,中国历史上只有六个人堪称政治家的称号。换句话说,其他的人只能叫政客。而这六个政治家之一就有商鞅。


要知道,秦始皇建立帝制以后,中国仅是皇帝就三百多位,加上皇帝的重臣达数千之多,也就是在历史上留名的重臣数千人之多。如果把春秋战国先秦时代人才茂盛,群星灿烂的那个时代的诸侯国君和所有的诸子百家、政治人物算进去,中国可以潜在成为政治家的人,几乎可以数千上万之多,而被梁启超认为竟然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六个人能承担得起政治家的称号,其中就有商鞅。可见商鞅绝不是鲁莽之徒。


我举一个例子,商鞅变法初期,他还在秦国当时的一个战时临时首都,叫栎阳,在它的南门立了一个木椽子,也就是立了一根大木头。


我先讲一下栎阳,秦国原来的国都在雍这个地方,也就是在今天陕西关中西部的宝鸡地区那个地方,凤翔那一片地方。由于秦国腹背受敌,前面讲中原文明五国包括魏军不断地突进它。另一方面,西戎蛮族从西面不断地困扰它,所以秦献公——孝公的父亲,不得不把自己的临时战时首都迁到关中中部偏东的地方,在今天临潼附近一个叫栎阳的地方建立一个很小的小城,作为临时首都、战时首都,这个城很小。当然商鞅变法成功以后再迁都,建立秦国大都,这就是咸阳。


栎阳是个很小的城,商鞅变法初期在栎阳南门竖一个木条,然后告诉民众,任何人如果你把这个木椽子从南门扛到北门,赏十金。先秦时代的金不是黄金,而是青铜,但一金的财富量相当于一户农家一年的总收成。十金相当于十年农户总收成,是不得了的发爆财的一个机会。可是所有民众围观哄笑,认为这是官方的话不可信。因为这件事太奇怪了,同时也说明秦国政府原本公信力不高,商鞅一看没办法,提高赏金五十金。


这时候出来一个青年,他说,我把这根木椽子扛到北门,就算政府骗我,我也没有什么重大损失,扛过去试试。于是扛着这个木椽子到北门。商鞅立即重赏五十金,此人瞬间暴富!这就是著名的徙木立信的典故。实际商鞅在干什么?在告诉秦国国民,我商鞅变法说一不二,请各位遵行法度。我们从这件很小的事情上就可以看出商鞅行法的智慧。


商鞅最初来到秦国,全国一片荒蛮,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过一个记载,是商鞅自己在《商君书》上的一个表述。司马迁采信,把它记在《史记》中。原话这样讲,说“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什么意思呢?他说我商鞅最初来到秦国,“始秦”,秦国是个什么状态?“戎翟之教”,也就是未开化人西蛮子的文风。所谓“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就是都还没有建立对偶婚制,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群婚制。他说“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他说我来才把中原文明五国的文风和开化之风带入秦国,使它建立男女之别,也就是对偶婚制。“大筑冀阙”,也就是才开始建房子,建宫殿。这说明秦人过去主体上都是住地窝子或者窑洞的,连房子都是不建的。“营如鲁卫矣”,建房子建宫殿的营造形式,就像中原最先进的鲁国和卫国一样。我们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商鞅最初来到秦国,秦国的荒蛮程度。


商鞅在秦国变法十分深彻。大家一定要知道,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一百多年,商鞅变法就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建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焚书等等。这都是商鞅采取的措施。大家一听就应该明白,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所采取的诸多措施,过去认为这是秦始皇的丰功伟业。


其实他只不过是把商鞅变法当年在秦国的法政推行到整个天下而已。


我们下面就重点谈一下商鞅变法的细则,我们把它分列为下面十二项,做简单交代。


第一,强迫人民学习最低程度的礼仪。这个礼仪可不是儒家文化这一项,而是让它摆脱荒蛮之风,建立当时而言偏于现代的社会构想。


第二,强迫每一个国民都要有正当职业,任何人不得游手好闲。干什么?采取重农措施,也就是把秦国的荒地全部开发。那要知道在古代,贵族子弟富商子弟成年都是不务农的,不干任何事。贵族子弟只是在军队中世袭一点爵位、官位,然后略加濡染以继承爵位。


就像现在的英国王子要到军队中去服役一段时间一样。商鞅规定,任何人包括贵族子弟、富商子弟,但凡发现有游手好闲者,一概缔结边疆垦荒。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商鞅变法跟吴起一样,他只要想改变国政,他一定要处理原有贵族所形成的原有政治结构,这当然是对贵族利益的严重侵犯。


第三,他又规定一家有两个成年男子的强迫分居。什么意思呢?中国古代大家族制。一个大家族,一个爷爷甚至曾祖,他的儿子的儿子的儿子……子孙众多,不分家,没有核心家庭,大家在一个锅里吃大锅饭,这就是孔子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之难。一个大家族几十人上百人,你要想让一个家族内宁静,一个家族内能够不发生纠纷,难度是非常之高的。


大家知道,汉朝开国重臣陈平,实际上记载他有一个很强的能力,“齐家”的能力。说他很小的时候,族长到每年过年杀猪分肉,分完大家都各有意见,让陈平这个小孩子去分肉,分完人人满意,这叫“齐家”之能。


古代都是大家族,大家族有一个问题,由于在家族内部实行的是共产主义,所以所有人没有劳动积极性,我出力再多也是跟大家平分,按需分配,所以劳动积极性不高。法制社会的时候,建立税收制度。税收是以家为税基的。如果大家族税基就很薄弱,由于这两个原因,商鞅变法要求任何男子一旦成年,结婚必须分家。两个好处,提高劳动积极性,增加税基,扩大税基。


第四,奖励农耕。我在前面一再讲过,所谓法家最简单的总结,就四个字——奖励耕战。分成两段,奖励农耕、奖励兵战。


商鞅奖励农耕的方式很有趣。首先,坏井田,开阡陌,土地私分,按秦国农户人头平分土地,而且土地私人所有。理论上可以自由买卖,但实际上你无法买卖。为什么无法买卖?我们往后看。这就大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第二,秦人禁商,就是不允许秦国国民经商,只允许务农。因为我在第一节课上讲过,商业活动的收益远高于农业。所以中国自古采取重农抑商的国策,压抑商人。商鞅最明确的开始这一点,压抑商业,不允许秦人经商,有力的保护秦国农耕,他甚至不允许行猎,不允许采药这样的专业人员在秦国生存。大家想想我前面讲,土地分了私人所有,你为什么不敢买卖土地?


理论上你能买卖,你卖了土地干什么,立即喝西北风。任何事都干不成。但是大家要知道,商业活动是社会跨区域资源调配,秦国如果禁绝商业,秦国就会出现严重的资源失平衡。我给大家举例子,比如秦国是农耕社会,古代做铠甲是需要牛皮或者兽皮的皮甲,秦国没有这个资源,至少这个资源不够用。再比如那个时代的兵器最主要的是青铜,青铜器,青铜兵器。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锡要占8%到10%。因为纯铜是非常软的,无法做成工具或武器。可锡这个矿在全国根本没有,铜矿甚至都入不敷出。这样的资源如果禁绝经商,从哪调配?


因此商鞅变法还有第三条,优惠外商。就是其他世界各国的商人,如果来到秦国经商,还给予优惠政策。大家听听,这很有点像邓小平改革初期的局面。这不说明我们先进,这说明我们是跟两千多年前相似。外商到秦国经商,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因此给外商优惠政策。


所以秦国当年秦民务农,而外商经商,形成极其繁茂而合理的国家经济结构。


再有一条,倒置累进税。什么意思呢?商鞅规定,凡是农耕织布产出最高者免税。产出越低税率越高。大家知道我们今天实行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这样实行的,就是你的产出越高,我的相对税率也越高,绝对税值也越高。


商鞅反着来,你产出越高,我税率越低,你产出越低,我税率越高,直到把你逼死为止。他在干什么?强迫国民勤勉务农。据史书记载,商鞅最初实行这个政策的时候,确有不少秦民,最终破产,税收太重,沦为荒山野岭中的野人。可见商鞅奖励农耕的政策都如此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