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的中西哲学启蒙课MP3音频全集

我们今天讲法家,由于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对中国后来社会发展、人类生存构成最大影响的是老子、孔子和韩非子。因此我们把法家设为一个专题讲座。


法家的发生过程,早期只是一个政治操作,直到战国末期才被韩非子总结为一个理论体系。因此我们今天的法家课分两部分讨论,前半部分讲法家政治实操,后半部分讲韩非子法论体系。


法家的出现标志着儒家学说退为背景。正如儒家学说的出现,标志着老子学说退为背景。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大家知道我们前面讲老子课,老子的学说主张回归小国寡民,回退到人类原始血缘氏族社会之中,回退到文明发生以前的生存状态。


这到春秋时代显然已经成为一个断崖,这条退路是不存在的。因此老子学说尽管是接近于终极追问,却作为一个理念背景排列在中国社会诸子百家学说的底层。


孔子学说“吾从周”,它是对人类文明社会、封建社会体制高度确认的,它是积极参与到东周社会的社会改造运动之中的。尽管它也主张回退,回退到西周早年周公旦制礼作乐的时代,但它毕竟确认了文明发展本身的事实。


我说孔子学说是对西周早年周公旦制礼作乐的理论化整理。制礼作乐,我也讲了所谓“礼”、“尊尊而亲亲”的社会法统。


所谓“乐”,古文原文讲,“乐者,通伦理也。”也就是“乐”绝不仅仅是简单的音乐,而是指大型社会祭祀活动及其乐章,表达的是意识形态的宣誓,叫“通伦理也”。孔子对礼制文化加以系统的理论整理。


孔子学说整理的礼制文化的核心是“尊尊而亲亲”。我讲它是动物血缘社会的直接继承和传承。什么意思?大家想想,灵长目社会,它们处理内部关系、亲和关系,怎么处理?“亲亲”,亲近有亲缘关系者。


在灵长目社会中,猴子互相之间梳理皮毛,捉虱子,干什么?“亲亲”,联络亲族情感,“尊尊”,猴子社会、灵长目社会服从和尊重有权位者或者血缘族群中的族长,这就是猴王。


可见“亲亲而尊尊”是典型的血缘动物社会的原有社会格局。礼制文化被表达为“尊尊而亲亲”,明显的是要承传这个动物社会固有的温和的被后来理性化表达为以德治国的旧有结构。它非常柔和,它抹平竞争,它尊卑有序。


但是随着农业文明的高度发展,到先秦春秋时代,人口大规模发展,阶级社会分化,人际关系、资源关系逐步紧张化,人类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甚至可以说是越来越恶化,于是法家由此开始崭露头角。于是柔和的以德治国之主张为核心的儒家学说退为背景。


法家学说从根本上展现了人性底层的一个极为黑暗的参考系,展现了人性的一个重大劣根性。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它做研究,对它作以考察,对它做以了解,以便于我们对人类文明社会本身的背景状态以及发展前景,好有更深远的展望。


我先解释中国甲骨文中的一个字,“王”。“王”这个字孔子曾经给它做过一个注解,他说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中间一横代表沟通天地的人。这一竖代表沟通天地,这就是著名的“三才说”。


可是在甲骨文中,我们找不到“王”这个字的符号形象。显然孔子解错了,我们在甲骨文中见到“王”这个字最早的符号,是这样一个字。这个图形画的是什么?画的是一把斧头。斧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可以斩杀内部自己人的权力。享有这种权力者叫“王”。可见当人类文明社会进入到三皇五帝,尧舜禹王制时代,暴力管控已凸显为人类社会内部结构的一个重要要素。


大家还要注意“法西斯”这个概念绝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概念,它是引用古罗马一个权杖的名称。古罗马时代出现一个用一束棍棒中间加一把斧头的权杖,这个权杖的名字叫“法西斯”,它标志着在东西方同时出现以暴力方式管控人类的结构。


“法西斯”的原意,表达或象征的是领袖至上,国家至上,权力至上,暴力至上。它是这样一个文明结构的产物。因此法西斯体制表达的是人类从以德治国进入以法制国,严刑峻法,管控社会的新阶段。


中国的法家最早发生在春秋中晚期,跟孔子基本同时代。孔子之所以强调以德治国,就是想对抗以法制国的苗头。《左传》上有一句话叫“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这段话什么意思呢?


大家要知道,在人类文明化早期乃至之前人类血缘社会族群中从来没有严刑峻法。社会管理模型是这样的,就是血缘族长,母系社会时候的老母亲、老祖母,父系社会时候的老祖父、老爷爷,他就是这个族的管理者。族群遇到任何问题,族长把所有成年人召集在一起,大家共同协商讨论,处理社会问题,这叫“先王议事以制”。这叫“不为刑辟”,没有任何暴力管控,没有任何严刑峻法。


到春秋时代中期这种局面显然难以为继。私有制兴起,土地私有化发生叫“坏井田,开阡陌”。我在老子课上讲过“井田”,它实际上是原始氏族社会公田的一种保留。到周代其中至少还保留1/9的公田。


到了春秋中末期,井田制逐步完全崩坏。所谓“开阡陌”,就是以地垄的方式把公田分割为私有制。于是地主阶层社会阶级紧张对峙的局面出现。于是“刑上大夫”的社会转型开始发生。《左传》记载,“昭公六年,郑人铸刑书。”大家注意,这里的“昭公”是指鲁昭公六年,拿鲁国国史春秋来纪年,我讲过这个话题。


所谓“郑人铸刑书”是指郑国宰相子产第一次以青铜器上铸造铭文的方式,建立文字法,这叫“铸刑书”。子产的立法,他的刑书现在已经失传了。


我们看一下,子产在政国最早立法,民间是一个什么反映?先秦时候有一个民间歌谣集子叫《舆人诵》。我们见到这样一首宋词,它讲“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这个歌谣是什么意思呢?它讲子产用财产税的立法方式剥夺了我的财产;子产以土地税的立法方式剥夺了我的地产。如果谁能杀掉子产,我愿意追随他。




这表明最初进入以法制国时代,突然破坏上百万年的以德治国的柔和生态,最初遭到社会民间的强烈反感,可是我们在《舆人诵》这个集子的后面,又见到了一个另一首歌谣,这个歌谣应该和前面那个歌谣相差的时间不出若干年之差,情形却为之一变。它这样讲,它说“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它的意思是我有儿女都希望交给子产来教诲;我有田地,该种什么庄稼,都希望得到子产的指导。如果子产死了,谁来继承他的事业?




我们会发现这个时候在同样的《舆人诵》集子中,对子产立法的状态产生了明显拥戴的情绪。它表明法制社会的出现是一个必然,而且是社会紧张度发生以后的一个恰当有效的调节方式。




《左传》又记载,昭公二十九年,也就是“郑人铸刑书”后二十三年,“晋人铸刑鼎”,也就是晋国也开始立法。大家注意在一个青铜器上铸造文字,一般最多超不过三五百字,可见人类早年的成文法是非常简单的,是非常纲领化的。人类的法制,人类的法条是随着人类社会复杂化,社会道德沦丧化进程而变得越来越复杂,而变得越来约束到每一个人的生活细节。




晋人立法,标志着法制社会在中原大地上开始普遍推行。于是也标志着文明社会序列的失稳状态全面展开。因此我们会见到孔子的一个哀叹,他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他说晋国要灭亡了,因为它管理社会的方式失去了分寸。




可见孔子对法制社会坚决抵制,并且认为法制社会严刑峻法的管控是对社会和人类文明的戕害。孔子的这个说法对吗?错一半对一半。首先晋国灭亡并不跟晋国立法有直接因果关系。从这一点上讲,孔子所言不对,但自从人类进入法制社会,从此社会稳定度降低,社会紧张度增高,社会内在争斗和内在竞争序列全面展开。


因此一切文明秩序从此进入颠簸失序状态。从这一点上讲,孔子的说法和哀叹,又为又可谓其言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