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的中西哲学启蒙课MP3音频全集

我们下面讲第五项,商鞅变法采取优厚条件招请国外移民,就是中原各国的移民。这就是《商君书》中著名的一篇文章叫《徕民篇》,就是移民政策。他为什么要招请国外移民来到秦国?但凡移民来到秦国,一律赐给土地百亩,九年免税,以如此优厚的条件招请各国移民来到秦国,干什么?


就像赵襄子解放奴隶,增加兵源和劳动力资源。商鞅的这个徕民政策,被后世秦国执行到非常彻底的程度。到秦王嬴政,秦国当时国民只有四五百万人,而它的军队竟然接近百万之众。大家想想,国民平均每四五个人里就会有一个当兵,哪来这么多兵源?青壮年人所有人都被征兵。农业生产谁来做?到秦王嬴政时代,所有农业生产者几乎都是移民在进行,所有秦国人青壮年人全部被征兵,这才能统一天下。可见徕民政策对秦国后来的经济发展和军事斗争起到何等重要的意义。


这里当然发生一个问题,秦国哪来那么多的土地分赐,这我们就又得提到春秋时代的那个秦穆公。秦穆公当年起用外国人百里奚——五羖大夫。所谓“五羖大夫”,就是用五张黑色公羊皮换回来的一个奴隶,他竟然用这个百里奚做国相。秦穆公当年用了一批人物,包括百里奚、蹇叔、由余等等。说到这里我们得提一下,秦国。秦国用人胸怀宽阔,自秦穆公做表率。秦国经常用外国人做宰相,到秦孝公用商殃。秦惠文王,用魏国人张仪,再往后范睢、吕不韦一直到李斯,全都是外国人。




大家想想,国务院总理总是外国人,你会是什么滋味?这表达着秦国用人的胸怀,跟卫国不断流失人才,趋势上恰恰相反。当年百里奚由于等人给秦穆公调整国策,因为在此前秦国是向西防御向东进取,也就是出函谷关,跟群雄逐鹿中原。




但秦国当时国力很差,于是他们建立新的国策,改变国策,向东防御向西进取。于是在秦穆公时代,秦国逐步蚕食全国西部的广大蛮族区域,使得秦国国土面积大增,而西部地区人口稀少,这就为后来商鞅变法中的徕民政策留出了土地资源的余地。


第六,建立社会基层组织。首先落实户籍制度。大家知道,西周早年中国就有了类似于户籍制度的东西,叫“料民政策”,但实际上没有真正能落实到位。中国历史上最早落实户籍制度者,就是商鞅变法。所谓户籍制度,就是每一个国民都在政府那里做档案登记,政府管理到每一个人头,这个政策在上个世纪后半叶被联合国人权组织确认为违反人权的政策。


世界上很少有几个国家保留户籍制度。这个东西是商鞅变法开其端的。不仅如此,商鞅还把人编成组,每五户、十户编为一组,建立纠私连坐制度,中国后来把它叫保甲制度,就是这十家一组,一人犯法,其他九家必须检举,否则同坐一起论罪。


由此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特务告密制度,这是一个最坏的制度。这都是商鞅建立国家统治体系的方式。


第七,建立地方政府,建立郡县制。我在前面讲过,人类早年氏族部落邦联制,商代到周代,在春秋时时代以前,封建制度分封制,所谓郡县制是什么?打掉部落制、分封制,所有地方由中央朝廷委派命官直接管理,这叫中央集权制度。政治学上叫君主专制制度由此确立。有一个华裔历史学家,叫唐德刚,他曾经专门对郡县制做过一个解释,为什么叫郡县制?


大家看,“县”这个字的繁体字是这样写的。它的来源是“悬”这个字。所谓“悬”是什么意思?就是在东周时代早年建立分封制的时候,预留一部分土地,国土把它悬在那里,暂不作分封,为以后的分封做预留,这叫“悬”。这一部分预留的国土由中央周天子直接管理。这个东西后来演化出郡县制。把“心”字去掉,这就是“县”字的来源。我前面讲课的时候,孔子课上我讲过,郡县制是封建制度的天然克星,它彻底消灭了中国的封建制度。在公元前三世纪、四世纪,就消灭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而我前面也讲过,封建制度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得以发生的重要摇篮。由于中国过早地消灭了封建制度,所以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这样重大的政治改革举措,在商鞅时代全面在秦国推行。


第八,统一度量衡,强迫全国使用同一标准的尺寸、升斗和斤两。统一度量衡,最早采取措施的就是商鞅。统一度量衡有两个好处,第一,经商买卖更公平。第二,税收更划一。商鞅变法的时候,全国实行的统一度量衡非常严格,它要求地方官每年必须到中央进行度量衡校验,做到这种程度。这个政策最早是在商鞅变法的时候秦国开始。


第九,人际间争执必须诉诸法庭裁判,不准私人决斗。这话什么意思呢?要知道古代甚至中国时代,甚至西方近代,政府只管国家大事,民间纠纷民间自行解决,解决不了决斗。大家知道西方直到十七十八世纪,还保留贵族决斗的遗风。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三十二岁死于决斗。商鞅变法的时候,早在公元前,他就已经规定私人纠纷一律诉诸法庭,不准私人以相斗方式处理。他在干什么?避免国家人民内耗。


要知道当年的私斗放大,叫邑斗。就是一个部落一个村庄,比如地界不清,比如夏天争夺灌溉,灌溉水渠,大家会打群架,造成很大的损伤。秦国当年居然设有法庭,所有民事必须经过法庭裁判,不准私自解决。大家知道汉以后,中国再没有法庭,没有法官了,说汉承秦制,这话并不完全。要知道商鞅变法以后,秦国乃至后来的秦朝,它是有独立法官的。汉以后,司法官就是行政官,县令,县官;州,知府,直接就判案子,没有法官。但是当年商鞅变法它是有独立法官的,而且法官受中央垂直领导,不受地方长官节制。


他的法官非常权威,他一方面裁决民事和刑案,甚至地方官执行的任何出炉的任何政策,都要先交给法官,看它是否符合秦国法律,也就是还有监督行政官是否合法行政的作用。可见秦国当年法制形态非常先进。


商鞅变法执行得非常彻底。《史记》上曾经记录说商鞅变法早期,有一次在渭河边上建一个大刑场,一次斩决七百多人。司马迁用一个原话形容这次斩决的血腥程度,叫“渭水尽赤”,就是把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河水都染红了。


有学者考察说很可能这次大斩决,就是因为邑斗,村落之间打斗,商鞅不问青红皂白,派军队把所有参加邑斗的人一律拘捕,全部斩决,十分的残忍,几乎一时震动的秦国国政,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商鞅的决绝和残酷。


第十,对敌作战是第一等功勋。第十一必须作战,有功才能升迁。


我们把这两段合在一起,它是什么?奖励兵战。大家要知道,古代士兵打仗,士兵都是普通老百姓的子弟,他们打仗再勇敢,再有战果,自身伤残再严重,他永远做不了军官,他顶多获得一点小小的赏赐。因为所有军官全部是世袭制,只有贵族才能担任。商鞅竟然改变爵位,也就是他把原有的中国五级爵位废除,把它变成虚化的名誉,另立了二十级爵位,论军功行赏。


我们先说一下爵位,中国古代爵位分五级,“公、侯、伯、子、男”,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为什么把社会地位叫爵位?是因为社会阶级分化早期,贵族根据自己在血缘宗法结构中的地位,在享受贵族宴会的时候,使用酒器之不同,标定着他社会地位的高低,所以把地位叫爵位。古代爵位分五级,酒具也分五级,第一级最高爵位,爵用的是爵。第二级,喝酒酒器用的是觯。第三用的是觚。第四级用的是角,第五级用的是杯。爵位在古代何其重要,它不仅标定着你的社会地位,不仅标定着你可以做哪一级官员,在部队中领哪一级军衔,它甚至决定着你可以享受的生活待遇。比如你院落有多大,房子有多么华丽,门楼盖得有多高,驾什么样的马车,甚至穿什么样的服饰,都是被爵位规定。所以中国古代商人富而不贵,再有钱没有这个爵位,你是不能享受这一级生活的。


爵位如此重要!商鞅居然把它虚化为名誉称号,不是实爵了,另立二十级实爵,论功行赏,农耕产出极高者,可以获得低级爵位,全部后面以军功行赏,以军功论爵。大家想想,古代士兵打仗伤残再重,从来做不了军官,而今天居然可以做到最高爵位。即使你的能力做不了宰相,你可以享受宰相爵位的待遇。想想这是一种怎样的转化?于是秦国军队骤然转化为虎狼之师,士兵打仗十分勇敢,拼命争夺敌人首级。据《战国策》记载,商鞅变法以后,改变军爵制度以后,秦国跟六国联军对阵还没开帐,六国士兵腿肚子都抽筋儿,秦国士兵每获一个首级增加一级爵位,以至于秦国士兵上战场,拼命抢夺敌人首级,奋勇追击。


《战国策》记载,秦军士兵腰上挂着血淋淋的首级往前冲锋。大家可以想象,那个虎狼之师的局面。我建议大家有空再到临潼兵马俑去看一下,那个地方是秦军一个军阵的兵俑,那里只有低级军官,百夫长相当于一个连长,千夫长相当于一个团长。从军官到士兵,全穿轻甲,头上不戴头盔,挂一条毛巾。


要知道战国中期以后,所有各国给自己的军队提供重甲,所谓重甲分三层,里面一层网甲,外面一层兽皮甲或牛皮甲,然后胸背部再用青铜片和铁片加护,戴重盔,拿大盾。仅防御系统四十到六十斤以上,它会严重影响士兵的进攻能力。


秦国也给自己的士兵提供重甲,所有士兵不要。穿轻甲,不戴头盔,减轻防御重量,提高进攻机动性,拼命地追逐首级,以至于史书记载秦国士兵为争夺首级,发生士兵内斗的局面。想想那个腰上缠着敌人头发,首级血淋淋的挂得满腰,奋勇往前冲击,一路走过去,血痕随之扬然而长是个怎样的局面?


这样不行,挂满首级肯定不利于继续进攻。于是商鞅恢复古制。中国古文字中有一个字,甲骨文中先画一个很具象的耳朵,旁边画一只手。这个字什么字呢?“取”。


“取”这个字什么意思?中国古代氏族部落制度的后期,部族之间发生战争,早期打仗,怎么论功行赏呢?割回敌人左耳朵,数耳朵论功行赏。挂满腰首级不行,商鞅恢复古制,割回敌人左耳朵,拿回来论功行赏、封爵。


日本出现一个著名的幕府将军丰臣秀吉。在日本战国时代末期统一日本,然后举兵进攻朝鲜。日本军队在朝鲜大肆杀伐,搁回朝鲜士兵和民众的耳朵,带回日本论功行赏,居然把朝鲜人的耳朵堆积成一座小山,然后专门为此盖一个坟墓叫耳冢,迄今在日本还保留。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南韩人、朝鲜人提起日本人来咬牙切齿,比中国人恨日本人恨得多。而这份功劳首先要归给商鞅。


商鞅通过奖励农耕、奖励兵战,使得秦国经济基础丰厚,军事机器强大,秦国在短短变法十年左右,突然强盛,成为中原文明各国的劲敌。《商君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它说“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无返’。”他说秦国士兵打仗,就像饿狼看见了肉一样猛扑上去,父亲把自己的孩子贡献出去,兄长把自己的弟弟贡献出去。妻子把自己的丈夫贡献出去当兵,然后给他们讲,如果没有首级,得不到爵位,不准回家,可见商鞅变法深彻到何等程度,凶残到何等程度?


第十二,制定法律文本。商鞅依据李悝《法经》,建立六律,这就是著名的《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这些东西《商君书》上有所记载,我们不再细说。我们讲到这里,大家应该看出来,商鞅变法是一个完整的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