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王东岳:黑格尔为什么不能理解孔子?
我们今天讲孔子,孔子及其儒学几乎就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灵魂与标杆,统领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长达两千余年之久。这种情形,除非宗教,我们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绝难见到。
但是孔子的学说相较老子而言,显得浅薄而直白。因为孔子关心的是现实——社会政治问题,而老子关心的是终极问题。因此孔子的学说就十分平淡。
我给大家举例子,孔子学说的核心其实就八个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第一个字是名词,第二个字是动词。它的意思是说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要像个子。
孔子的学说就是这样的平白直叙。他还讲:“觚不觚,觚哉!觚哉!”觚是商末周初的一种青铜酒器,最初制作的时候是六角形,到春秋末期可能有人创新,把它改成圆形或八角形。于是孔子哀叹说,觚啊觚啊你已经不像觚了。
在孔子的《论语》文本中,我们甚至会见到这样的说法,“食不语,寝不言”,意思是说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睡觉的时候不要说话。请大家听听,这像不像老妈子训孩子的话。
我们讲孔子的学说,浅薄而直白,这绝非是我一个人的看法。
大家要知道明末清初,当时西方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一方面带入西方文化,另一方面也把中国古代典籍翻译成西文介绍到欧洲。当时的欧洲大哲黑格尔见到孔子的文本大失所望。
我们听听黑格尔对孔子文本的评论:“我们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即《论语》,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得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可以断言,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黑格尔讲,“孔子的书里只不过充斥着老练的道德教训”,这是他的原话。甚至讲他的书还不如不要翻译,翻译了反而有损他的光辉形象。
这个话什么意思?大家要知道在中世纪时代,或者在欧洲近代以前,西方当时处在宗教压抑状态。那个时候西方人知道东方有一个以德治国的帝国,而且它的管理模型是以人伦道德来建立社会秩序的。
这比起西方神权压抑人性显得温和得多。因此他们对东方极为羡慕,再加上当时一些不真切的传说,认为东方极为富庶。因此当时的西方哲人和学术文化界把中国视为东方的天堂。
大家知道,到近代以后,西方大哲比如莱布尼茨,比如伏尔泰都曾经给中国极高的评价,甚至错误的极高的评价。我们后面的课程里会涉及这些内容。
因此黑格尔当读到孔子文本以后,他大失所望,他发现孔子文本极为浅薄,那么说孔子文本浅薄,黑格尔这个说法对不对?它是相当有道理的。
大家不妨找古罗马社会学家兼演说家,一个叫西塞罗的人,大家读一读他的演说集。他讨论政治、法律、道德、人伦、社会制度等等各方面的问题,其精彩深刻的程度,孔子的学说根本无法与之比较。
而西塞罗当时乃至今天看来,在西方文化界根本算不得一个哲人。所以对孔子的评价是有道理的。我们为什么讲黑格尔对孔子的评价只对了一半?是因为黑格尔读不懂孔子。因为我在前面讲课讲过,文化绝不是花里胡哨的东西,它是一种生存结构的反映。
黑格尔理解不了东方生存结构及其文化适配关系,因此他读不懂孔子学说的要义。因此我们今天讲课,我做一个说明:我们今天讲课基本上不讲孔子文本,因为孔子文本十分直白、十分浅鄙。今天任何一个初中生,如果他找一本文白对照的《论语》,从字面上讲,我可以肯定没有任何学生读不懂孔子文本,但是你要想真正理解孔子学说的内在精神及其文化含义,你只停留在文本上是绝然不行的。
因此我们今天讲课不讲孔子文本,我们今天的讲座名称叫“孔儒的文化渊源”,也就是讲孔子学说和孔子文本背后的更深层的东西。
孔子的学说浅薄而直白,从现代角度看,其中只有人伦之谈,而没有格物致知,也就是没有知识体系。它何以竟能成为中国帝制时代主流文化的大乘至圣先师?也就是孔子作为中国文人士大夫的文化总导师,何以会持续两千多年?
再则孔子的志向在于“治国平天下”,而不在于“治学求知识”,何以历代中国旧文人竟不能感觉到儒学的平淡乏味和苍白无聊呢?
我们今天的课程就是要回答这个问题,也就是孔子学说的成因何在?它的效用何在?它对今天的中国乃至人类还有什么意义?
我们先看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孔子生活在周代,大家知道中国的周代发生在公元前十一世纪持续到公元前三世纪,总时度长达八百年左右之久。它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命的一个朝代。我前面讲过越原始的社会制度和构型越稳定,封建时代就发生在中国的周代。
大家还要注意一个问题,我们今天一讲封建,就认为中国从古迄今,从周代或者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一直到辛亥革命,我们统称它为封建时代,这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
要知道中国的封建时代仅见于周代八百年。所谓“封建”出现在中国第一本书就是《尚书》之中。什么叫“封建”?分封建制才叫封建。当年武王克商打掉商朝,我前面讲老子课的时候讲过,商代是氏族部落邦联制。武王克商以后,就把他的血亲和重臣七十一人分封在中原周边乃至中原中枢用以屏护中央。
大家注意,这个分封制叫封建制度:各封国它有自己完全独立的治权,也就是它有完全独立的统治权、外交权,甚至有自己独立的军队,它们屏护中央,这叫封建制度。
中国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最大的政治举措就是建立郡县制。所谓“郡县制”,就是打掉各封国或者各部落分封,然后由中央朝廷向地方委派命官,这叫“中央集权制度”,政治学上叫“君主专制制度”。它完全是封建制度的克星。也就是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的封建制度彻底结束。
中国近代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严重的史学错误?因为日本学者主要使用的是中文,在明治维新前后。他们翻译了欧洲历史,而欧洲史基本上经历的是氏族部落制,封建制,然后资本主义制度。于是日本人翻译的西方史学发生过程,作为中国留学生包括郭沫若在内,他们这些人按照日本人的翻译,把中国社会也就照搬为封建制度。再加上中国近代辛亥革命以后,实际上所有的统治者都倾向于再趋集权制度,因此也更愿意在主流文化上更宽容,把它误称为封建社会。这是造成中国史学上一直把中国帝国君主专制时代通称为封建时代的重要原因。
周代八百年,它的封建社会形态稳定完好只发生在前期三百年左右,史称西周。在这个阶段封建制度完好,周天子权威确立,被孔子称为“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所谓“礼乐征伐”,“礼”指国家政治法统。“乐”指国家大型祭祀活动及其乐章。所以大家注意“礼乐”,你可不敢把“礼”理解为礼节礼貌,你也不敢把“乐”仅仅理解为音乐。“征伐”指国家派兵打仗。这三件大事,由周天子说了算。
西周封建时代稳定完好持续三百年左右,随后崩塌。以周幽王“千金一笑失天下”,周平王东迁河南洛邑,西周时代结束,史称东周。东周又分两个时代,它的前三百年左右称为春秋时代,后二百五十多年左右称为战国时代。这一段时间全叫东周。它的标志是封建制度开始糜烂,周天子权威沦落。被孔子称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就是东周时代的局面。
老庄是自然大大道,儒家是认为之道。自从推崇儒家后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对外战争极少胜利过,蒙古人,清军,日本鬼子侵占中国时孔家都是第一个拥护,授封号的,国人的奴性也拜他所赐。毛主席他老人家早就知道这些,所以他搞文革,至今能有见人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