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的中西哲学启蒙课MP3音频全集

我们下面讲佛教宗旨。我在讲佛教宗旨以前,我首先要讲两部分内容。


第一,佛教思想出发点。大家注意,佛教的出发点是解决人生观问题的,通常用六个字总结,叫“了生死,灭苦悲。”它跟西方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大相径庭。大家知道西教,它的出发点是宇宙观。所以你打开《圣经旧约》第一篇《创世纪》,讲上帝六天创造世界。它的目光是向外的,它是建立宇宙观为起点,然后寻求人生观跟宇宙观的契合。


而佛教从人生观开始追问,大家注意,这是东方农业文明的典型思想出发点。请大家想想,我讲中国先秦时代没有人关心自然学、宇宙观问题,全关心的是人伦社会问题,它说明农业文明的压抑状态,首先使所有人面临对自己人生的诉求如何解释和展开的这个严峻问题。


因此佛教的出发点跟所有西教完全不同。因此佛陀会说这样一段话,尽管他的学说从人生观出发,最终建立了庞大的而且是逻辑体系缜密的宇宙观,但他却反复强调它的重点在于“了生死,灭苦悲”,在于落实为一种人生观。


佛陀讲过两个典故,叫“见月忽指”、“登岸舍筏”。什么意思?佛陀说,我的佛教就是那个月亮,它的终极目的就是解脱,解脱人生一切苦恶。如果你达到人生目标,你可以忽略我的佛教所有的内容和讲义,你可以忽略指着这个月亮的手指,这叫“见月忽指”。


佛陀又讲,他说我的佛教学说和修正,只不过相当于你渡河的一个皮筏子或者竹筏子。如果你已经登岸,你没有必要过了河还把筏子背在自己的背上,这叫“登岸舍筏”或者叫“登岸弃舟”。这都说明佛教的基本素质是要解决人生观的问题。


我再重复一遍“了生死,灭苦悲。”这是理解佛教学说的一个关键点。


我们下面讲“四圣谛”。我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四圣谛”,简称“四谛”。佛教学说是一个极为华贵,逻辑体系极为缜密的思想系统,它跟中国先秦时代散点式讨论问题,没有任何逻辑推导和逻辑串联关系的建学方式完全不同。因此你要登入佛教思想之堂奥,你必须首先跨过四个逻辑台阶,没有这四个逻辑台阶的铺垫,你是进不了它的正堂的。这叫“四圣谛”。


我们下面看它的第一圣谛,简称苦圣谛,也可以简称苦谛。佛教的语言讲法非常复杂,大家读现在的佛教文本,它居然是汉末魏晋南北朝,直到隋唐时代的古文风的表达,所以佛教文献的文字很有特色,它既有外来文化重塑概念的文字华彩,又有中国中古文字本身的远期韵味。


因此我要用佛教语言讲课,会显得在今天稍微有点别扭,所以我换成今天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大白话,“苦谛”是什么?人生本身就是苦难。我这样讲根本讲不出佛家的深意,我再加一句话,一切生命都是苦难。我这样讲还不足以表达佛教的深意。我得再补充一句话,一切存在都是苦难,这叫“苦谛”。我这样讲,可能在座的大多数人一听就不会接受,觉得人生多美妙多欢乐。怎么突然这儿讲起,人生本身就是苦难。如果你觉得人生快乐,它标志着你的人生体验浅薄。


大家想想,你的人生是一个什么状态?你一生出来就面临莫名的刺激,大哭而临世。你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最终只不过是一个坟茔。你的人生中十有八九件事都不顺心。你历经所有磨难,肉体磨难,精神折磨走完一生,一切快乐都只不过是下一茬苦难的引诱剂。佛家讲“苦”讲得很深,它绝不用一般的语言一语道破天机,它不是这种表述方式,它非常逻辑化,气氛层层推进。


它讲人生叫“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前四个字表达你的肉体苦难,后四个字表达你的精神折磨。还有一个讲法,叫“生老病死,成住坏空”。这八个字有两层含义,前四个字表达肉体苦难,后四个字表达身外麻烦。就是你做任何事看以为做成了,随后你觉得你把它保持住了,但很快它就开始溃破,再接着归于大空。“成住坏空”这四个字,还表达人生以外的含义。因为我前面讲,佛教讲的“苦谛”绝不仅仅是人生,它讲人生本身就是苦难,推进一步是一切生命都是苦难。再推进一步,一切存在都是苦难。因此“成住坏空”还包括一切存在的苦灭状态。大家想想,佛教的讲法实在是太深刻了。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今天有了大信息量,我们今天知道什么叫“生命”。“生命”是由一百三十亿年前那个能量奇点,最初爆发为基本粒子,基本粒子介乎于能量和质量之间,因此被称为“量子”,因此会出现波粒二象性。它的波代表它的能量态,它的粒子态代表它的质量态。随后进入原子,进入分子,分子物质比如花岗岩,由于越原始的存在稳定度越高,因此它用不着有各种感受能力,它用不着有各种复杂的知觉能力,它更用不着有人类的理性能力。


它为什么没有?是因为它足以安然稳存。我们人类同样是跟它们一样由夸克和电子组成,可到我们已经极度弱化,从分子进入单细胞,从细胞进入有机体,从有机体进入中低层动物,最终进化成我们这个脱了毛的猴子。


我们在一路演化的过程中,生存难度越来越高,生存状态越来越弱化,我们不得不调动各种感知能力去捕捉外部的利益,由于我们过度弱化,我们不得不逃避各种损伤,于是我们的神经建构系统以趋利弊害为原则,趋利极为困难。因为你在一个竞争结构中趋利。避害也极为困难,因为文明过程就是人祸取代天灾的过程。


因此你永远在无穷的损害中不得不维持自身存在的微小微弱利益,它使得你的生存在种种波荡、折磨、不确定性和受损伤的进程中进行。这真是一个苦难的过程。


你感觉快乐,是因为你临时得到了利益,快乐感只不过是让你趋利的一个刺激和调动。你感觉痛苦,是因为你获利总是不能持续,是因为你要面临重重损害。因此你以痛苦和恐惧的方式来逃避损伤。


人生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麻烦的、本来应该是多余的这么一个折磨系统中运转。它是因为你实在存在度太低了,你实在太弱化了,你实在不具有存在的资格,而你又不得不去追求存在,如此勉强的存在状态,我们取一个词汇叫“生存”,所以佛陀把它表达为一切生命皆为苦难,而人生是苦难的最高体验者。这说法实在成立,实在深刻。


如果你能跟花岗岩对话,跟分子物质对话,它一定听不懂你所说的苦难是什么含义。但即便如此,佛陀认为连花岗岩都是苦难,因此一切存在皆为苦难。如果你想理解为什么分子物质都是苦难,请研究一下物理学上的布朗运动,显然它也不得安宁。所以佛家所说可谓深刻。


既然人生乃至生命乃至一切存在,全都是苦难。


它的下一个逻辑追问,必然就是要讨论苦难的根源,这叫“集圣谛”,简称“集谛”。我们用大白话表述,叫苦难植根于欲望和贪婪之恶习。


它为什么叫“集谛”?我在前面讲甲骨文的时候讲过,中国古代凡是发同音的字,都通常具有相同的内涵。这个“集谛”的“集”其实是“恶习”的“习”这个字的转音。


我再重复一遍,所谓“集谛”,也就是“苦谛”的必然的下一层逻辑追问,叫苦难植根于欲望和贪婪之恶习,追究苦谛的根脉。佛家讲这些东西讲得非常之细。讲“三毒”、“三业”,我就这样讲,也都是讲它最梗概的部分。你要打开佛经,打开佛经的论,内容极多伸展得无边无际。


所谓“三毒”:“贪、嗔、痴”,由于你有贪欲,因此你欲望旺盛,而且难于实现,难以满足。贪欲不得满足和实现,你必然怒火丛生,这叫“嗔”。“嗔”有两个字,一个是这写的“口”字边一个“真”,它的意思是怒而粗,发出粗言,还有一个“瞋”字,是眼睛的那个“目”字边一个“真”字,它的意思是发怒而睁圆双眼,贪而不得必然嗔,嗔后所达成的心境必然是“痴”,就是无明。就是你不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所以佛教讲“苦谛”的根源在“集谛”里,分三毒。


接着它讲“三业”。大家注意,“业”这个字在佛教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你要想理解佛教,有三个字你必须深刻理解。


第一“空”。第二,“业”。第三,“缘”。“业”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业”这个中文字在中国甲金文时代,它是指挂那些古代乐器,像编钟,像石磬的那个木条挂板,以后泛指身外之作,叫“业”。比如“事业”、“工业”。


所以把“业”这个字翻译过来,翻译得非常准确。佛教认为这个世界的本真是空,你所说的世界是你作业的产物,你怎么作业缔造你的世界?它分“三业”,叫“身、口、意”,所谓“身”就是你的任何一个行为,都给你做出业。所谓“口”就是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业。所谓“意”就是你心里的每一个动念,都是业。这叫“三业”,这也叫“作业”。


我讲到这儿大家应该会很奇怪,我们今天小学、中学做的那个东西叫作业,叫功课。我很奇怪,这些佛教词汇怎么跑到那去了?而且佛教讲,如果你没有经过修正和修为,你所做的业必是恶业,所以也叫作孽。


现在给中小学生派出大量的作业,那可真是作孽。理解“业”,由于“业”是佛教所讲的世界派生的来源,所以佛教讲“业”讲得非常之细,叫“业障”、“业缘”、“业力”。


所谓“业障”就是你“身、口、意”所做的那个业构成了你的世界。这是一个虚相世界,用我们今天的哲学语言叫假象世界,但它却蒙蔽了你的智慧,叫“痴”叫无明。它使得你对实相本真世界被隔离,因此叫“业障”。


它又用“业缘”,就是你所说的世界是你作业的结果,你的作业缘起了,引出了你的相应的世界,这叫“业缘”。


你做的任何一业,必有后报,必成因果链条,这叫“业力”,或者叫“业力因果”。所以理解“业”这个字非常重要。


我们再回过来看“三毒”,佛教讲,你如果要想戒除苦谛,“了生死,灭苦悲”,你就必须进入后面的“戒”。后面我们会讲到三学——“戒、定、慧”,因为你的苦难来源于贪,贪是一切苦难的本源,而后引起嗔,引起痴。


可大家想想“贪”是什么?“贪”是物质演化过程中逐步弱化,万物逐步分化,后演者的存在依存度越来越高,也就是世界越来越碎片化,碎片化出去的任何一个部分,都是你必须占有的生存条件,哲学上叫依存。


你必须把外部分化的世界,形成你的生存条件。我举一个例子,在原子阶段,一个带有正电荷的质子,它只要捕捉到一个电子就达成自身结构的圆满态。我一说到这儿,大家就应该想起,这就叫氢原子。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第一号元素。


可见它的贪欲是非常之小的,只需要一个电子。发展到分子阶段,任何一个分子必须牵拉很多个原子,才能构成自身的化学键稳态,它的贪欲随之增高。这是因为万物是一个分化状态,是一个碎裂状态,是一个残化过程。


因此越后演的物类和物种,它对外部的依存条件就一定越多。这个逐步增加外部依存条件的过程,就叫“贪”。是不是这样?大家想从分子态进入细胞态,我们把它叫生命阶段的起源,什么叫“生命”?一个结构,在生命以前所有的结构,它甚至是向外释放能量的,到分子阶段,它处在能量平衡态,它化合键中化合所需要的能量,也就是打开化合键所释放的能量。


可唯独从生命开始,它维持自己这个结构本身,必须不断在外面获得物质能量的摄入。我们把这个过程叫“新陈代谢”,它标志着它对外部物质能量的依存度变得进一步提高,这个依存度不断提高,存在条件不断上升的过程,不就是我们所说的贪欲暴涨的过程吗?


所以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越高级的生物依存条件越多,外部条件越复杂,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文明程度越高,人类需求就越多,人类的贪欲就越旺盛。我讲到这儿,大家应该明白“贪欲”是什么?它居然是一个自然进程。


你如果是人,你就一定处在这个自然进程中依存条件量最大的位置上,换句话说,你就一定处在贪欲最高的状态上,如果你没有这个贪欲,你就不能成其为人。


而佛陀讲,这就是你苦难的来源,他要让你消除这个苦难的来源。请想想何其困难?他得让你退回到原子态、粒子态、能量态,你才能消除贪欲,这叫“修”。所以佛教如果我这样用一个今天大信息量的方式讲述,你可以知道佛教探底之深,所以“三毒”:“贪、嗔、痴”,这是佛教认为最需要根除的一个起点。


我说到这儿,大家想想,你到庙里,今天大多数人到庙里去干什么去了? 求财、求子、求色、求福,全是去实现贪欲去了。这简直是公然在佛陀面前作孽。所以我建议各位以后进佛寺,只做一件事,静心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