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演通论》:第八十八章 现象与本质

《物演通论》:第八十八章 现象与本质

现象与本质——现象是对象的元素,或者说,对象是现象的集合,这一点毋庸细说。值得深究的是:就物演感应性的原始实现形态而言,现象是分化依存物单向对应属性的耦合媒...

《物演通论》:第八十七章 主体与客体

《物演通论》:第八十七章 主体与客体

主体与客体——从本原意义上讲,也就是从自然分化的源头考察,以客体的可感属性为对象的各个分立的客体就是主体,相对于彼客体而言,此客体的可感属性也就是当它被视为...

《物演通论》:第八十六章 实践检验真理乎

《物演通论》:第八十六章 实践检验真理乎

条件——虽然可能是感应主体赖以依存的依存物的整体,但它总是通过对该依存物的某一或某些可感属性发生感应而实现的。由此暗示,其中的非可感属性或非可感“本在”(指...

《物演通论》:第八十五章 重新定义对象

《物演通论》:第八十五章 重新定义对象

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感应或感知中的所谓“世界体系”重新予以审视。因为它既不像广义上的科学所假定的那样是纯客观的东西,也不像内省式的哲学所认定的那样是纯主观的...

《物演通论》:第八十四章 世界的客观性

《物演通论》:第八十四章 世界的客观性

“位相”的限定使感应者的感应识辩能度固化为某种感应识辩格式,“盲存”的制约又使感应者的感应识辩格式硬化为某种感应识辩体系,这个发展过程就表达为一切感应者的具...

《物演通论》:第八十三章 澄明的盲存

《物演通论》:第八十三章 澄明的盲存

上述所谓的“盲存”,系指物的存在性决定着物的感应性,而不是物的感应性指导着物的存在性。从表面上看,“知”是“行”的前提,“感”是“应”的向导,然而,知与行、...

《物演通论》:第八十二章 禁闭的效果

《物演通论》:第八十二章 禁闭的效果

显而易见,全部的问题在于,被“假定化”了的感应过程或认知结局究竟要达成一个什么效果? 这就牵涉到“失位性存在”的窘迫形势。正如在卷一中所谈的那样,...

《物演通论》:第八十一章 最小作用原理

《物演通论》:第八十一章 最小作用原理

首先,我们要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感应属性(及其演化产物感知属性)为什么不能对客体的全部属性发生可感效应?再则,感应主体(及其演化产物感知主体)为什么必须将对象...

《物演通论》:第八十章 形而上学的奇点

《物演通论》:第八十章 形而上学的奇点

以上讨论是借助于“形而下学”(即科学的)的逻辑方法来求证“形而上学”(即哲学的)的发生学根源,以便揭示“精神存在”——也就是“形而上的虚体存在”的本质。概括...

《物演通论》:第七十九章 精神存在的基础

《物演通论》:第七十九章 精神存在的基础

基于a、b两项,可见任何感应者都具有“唯物”与“唯心”的复合性质,而且其唯心的性质恰恰要建立在其唯物性质的基础之上:一方面,作为感应者的自存以及作为感应对象...

User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