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冠名《物演通论》,是我贪求于终极追询以及迷恋于哲学思辨的自娱产物。如果当初朴实一点的话,倒未若将它写成《人寰大道》之类的普通学术著作,或者索性借用《存亡法则》等惊世骇俗的别号,而令之畅销于书肆也说不定。换言之,倘若剥去本书的玄学迷障,则有关“人类的没落”这个主题,是自始就隐含于全书的逻辑求证标的,最终也是不言而自明的论断,并且这种没落是在人类尚未问世以前就早已注定的结局,只不过,它的现象形态是以极度活跃和极端张扬的方式来表达或贯彻的罢了。我之采用哲学论证,就在于从根本上揭穿这个假象,好让人们明白,看似生机勃勃的所谓“文明”存态,正是那个先决而等效的宇宙物演衰变进程的华彩落幕式。
    即是说,我在《物演通论》一书中所提出和论证的“递弱代偿原理”,其哲学推演的命题函项与终极结论,亦可转换或引申为一般自然学及人文社会学的诸多具体问题,并明确显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不容忽视的内在联系。
    它的自然学意蕴主要涉及如下方面:
    一、一切宇宙物质或自然物类,依其发生学顺序,必定呈现出衍存质量递减、衍存时效递短以及衍存稳定性递失的排列梯度,且其载体属性及结构状态必定对应性地呈现为反比增益的叠加态势。(卷一)
    二、所有感知属性与知识体系,都不过是生物人种与其他自然分化物之间依存属性耦合的逻辑模型,它非但不是对客体系统的本真反映,而且由以造成的依存可靠性或指示正确率必定呈递降趋势。(卷二)

    三、大凡社会结构和人文现象,完全可以被纳入自然物演序列之中加以考察,只要能够找到恰当的参数,它甚至有望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其所呈现的偶发性与动荡态正是统一自然律的确定产物。(卷三)
    这里提示,现行的自然科学或整个自然学,其知识内涵及人文效用势将发生重大变迁,借以适应日趋弱化的人类生存形势或日趋危化的社会演运局势。
    因此,我更关心的是由此导出的人文社会学问题。它涉及一系列非常严重的事态,而人们既往的认识和行为,恰恰是在加剧这类事态,或使某种不良态势倾向恶化。其情形就像一辆正在疾速奔赴悬崖的马车,驾车人毫无方向感,乘车人忙于相互倾轧,就连车上的学究群体也只顾一味地争论着如何让车跑得更快,仿佛他们将要到达某个十分惬意的目的地似的。换言之,人类对于自身在自然界的位置几乎茫然无知,而整个学术界甚至对于“社会”这个运载体究竟属于何物都摸不着头脑,更不要说对它的“运动趋向”有所把握了。
    我无意再次复述我于哲学原著中早已阐明的系统论点,为了方便进一步研讨,以下仅就后文有关的议题列出其前提性的纲目:
    一、递弱演化:宇宙质量物态的演运趋势倾向弱化与失存。
    二、无功代偿:属性扬升恰恰表达着反向代偿的终极无效。
    三、精神属性:感知智能代偿只能导致载体依存陷于迷茫。
    四、社会结构:生物社会代偿终将引发文明结构失序崩坍。
    五、单向演动:此种演动态势注定是单向度的和不可逆的。
    针对人类的生存形势或生存前景而言,可概括为三句话:
    自然趋弱,弱归人性;
    精神趋知,知归茫然;
    社会趋繁,繁归动摇。

    也就是说,无论怎样看,人类的前途总归是黯淡的。因为人类可以借助的主观手段,无非限于“智能知识提高”和“社会结构变革”这两项,然而,现在证明,它们不但是无益的,反而是有害的。故此,我在《物演通论》末章,曾简捷地给出了某种很容易招致“虚无主义”或“无所作为”之误解的结论。
    实际上,人类必将滑落于“想虚无都虚无不成”的窘境,亦即必将表现出“越来越有所作为”之浮嚣,尽管这类“造作”或“有为”其实都不过是一系列无奈而短视的昏乱应对或临机抉择罢了——既往的人类文明史即如此流淌而下,终于漫溢成一片人性腐朽的沼泽地。
    于是,有一问不得不发:未来的人类如何才能一改此前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从而达致某种程度的自我拯救呢?
    这可是一个相当于扭转“自然律”或再造“伊甸园”的上帝之举!
    对于这类“壮举”,人们早就屡见不鲜了。在我看来,可以这样概括之:此前所有思想家的一切理论构思,无非造成两种结果:要么完全不能实行,要么则在落实之后造成新一轮更严重的灾祸。
    为此,关于“自我拯救”及其“限度”,我只想说一些最原则的话。这里首先需要澄清概念,所谓“自我拯救”,是指在操作层面上设法超脱“递弱代偿自然律”的摆布,竭尽人事,即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态度;所谓“限度”,是指在认知层面上深心抱以“天道不可违”的见地,顺其自然,即取“无为而无不为”的消极态度。这是孔子和老子的表里交融,是中国自身也未曾真诚履行的东方生存哲学之精要。大约只有如此,人类才能相对稳妥地走完往后那条荆棘丛生、危机四伏的险途。
    以下,借用讲演提纲的方式陈述之。(该系列讲座原定名为《人类文明的趋势与危机》,分三大部分:一、文明危机的现状与趋势;二、人文危机的源流与原理;三、社会危机的前景与对策。本文主要摘录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有关内容,但重点讨论第三部分,即本文之“自我拯救的原则”及“自我拯救的限度”这两个标题下的内容。当然,从根本上讲,最关键的问题全在第二部分,那就不得不烦劳读者去参阅《物演通论》全卷,或者,参阅本书下一篇文章《递弱演化的自然律纲要》,亦可略见分晓。)